Peopleware: 腦力密集產業的人才管理之道這一本書的第三十一章:人力資本,文中有個會計案例,在說明暖氣的使用跟掌上型電腦的購買,一個是費用,一個是資產,所以一個會計的術語這樣解釋著,『費用(expense)就是把錢用掉,到了月底,錢沒了,暖氣也用了。…投資則是用一項資產購買另一項資產,你若是將一筆花費視為投資而非費用,就等於是資本化(capitalize)這筆花費。』

那員工呢?前面的案例延伸到員工人的部份,我想很多學會計的都知道,所有的薪資算被歸類到費用的部份,但是現在科技這麼發達,特別是很多的軟體產業,他們的產品或服務是人造就出來的,智慧財產在現在是很被人逐漸看重的一塊灰色地帶。當然不管你是想算為費用,或是你要把它稱作智慧財產,這都不是重點,重點在你是否會把它當做是沉沒費用(sunk expense),因為這樣,『有時候經理人會犧牲長期利益來改善短期績效』,這種有個專業術語,叫做『盈虧意識(bottom-line consciousness)』,通俗一點就叫做『吃老本(eating the seed corn)』。

評估人力資本投資,就請你自己看書本裡的計算了,不再贅述,但是一個重點就是我們要很清楚知道一個人的離職,跟事後再補進新人,讓新人進入狀況的時間,是需要很清楚的,這樣子你才能做好決策,是要好好善待你的優秀員工,還是你要節省成本,去找一個便宜的新手來幹,這個關係特別的大。

好了,狄馬克給我們一個滿清晰的概念,『從一位生產力幾乎是負的員工,到追上前一任員工的水準,需要六個月嗎?』,很多公司的經驗是『新人需要六個月以上的完全進入狀況時間(ramp-up time)』,所以有這個數據,聰明的經理人應該可以算計的出來這個利害關係。

過去在電影電視上,常常聽到大企業整併的消息,但是有條金科玉律,『企業整頓的目的,在於擴大編制,而非縮減編制。』看到了這條,你還會投資縮減編制的公司嗎?我想就不會了吧,現在ㄚ琪其實就滿好奇說,因為裁編所造成的智慧成本損失其實是比縮減人力成本還要嚴重。

所以要看懂這個把戲,好公司不會這樣做,這時我們可以好好地檢視我們服務的公司,是這樣的嗎?

感謝你看到這裡,很快就可以離開了,但最好的獎勵行動就是按一下幫我分享或留言,感恩喔~

點我分享到Facebook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