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IT產業的蠢事-20年來高科技行銷的大災難的第十一章-科技虛幻的誘惑,『先進的科技構建了一個五彩繽紛的網絡世界,似乎向人們昭示一個新經濟產業的誕生。數以千計的.com公司本以為搭上了網絡科技的快車,卻愚蠢地落入科技虛幻的黑洞中而無法自拔。幾千億美元瘋狂地投入到沒有清晰盈利模式的產業中,而落得血本無歸的悲慘下場。從虛幻世界攫取現實的利潤又談何容易。高科技的夢想在無情的市場現實面前往往碰得遍體鱗傷。而科技虛幻到底有多大的誘惑力,使如此多的人喪失理智呢?也許只有一句話可以給出答案:“上帝要誰滅亡,必先讓他瘋狂。”』這是來自新浪的書摘,本章的案例是談網際網路與ASP的失敗,本章第一段,『在90年代後期,那些沉迷於網際網路.com的人也經歷了一場令人錯愕的虛幻-虛幻演變成了一系列的破產、失業等悲劇,而且事後仍讓人難以置信。』

失業可不是工作達人樂見的,但是大家都一窩蜂去做時,風險確實變得過大,我們如何避免這樣子的錯誤,好讓我們可以繼續地進最大的努力來工作,獲得最大的成就和快樂,就讓我們繼續給它看下去吧。

60年代的產物:網際網路這節,這一段在談大家耳熟能詳的歷史,就不再贅述,各位請看書中的介紹。

英國人的入侵這節,這英國人指的是英國軟體工程師Tim Berners-Lee,這工程師很有名,維基這樣寫:『提摩西·約翰·”蒂姆”·柏納-李爵士,OM,KBE,FRS,FREng,FRSA(Sir Timothy John “Tim” Berners-Lee,1955年6月8日-),生於英國倫敦,是全球資訊網的發明者,現任麻省理工學院正教授。1990年12月25日,在羅伯特·卡里奧與CERN的一名年輕學生的幫助下,他成功地通過Internet實現了HTTP代理與伺服器的第一次通訊。他是監視全球資訊網發展的全球資訊網聯盟(總部位於麻省理工學院)的主席。2009年4月,他在華盛頓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他建構了三個協定:

  • 超文字傳輸協定(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 統一資源定位器(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 超文字標準語言(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

而其實當時最常用的是叫做電子佈告欄系統(bulletin-board-system)。

在神奇的魔毯之旅這節,提到了異常流行幻象與群眾瘋狂∕困惑之惑(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 / Confusi?n de Confusiones)這書,中文本這書是兩本書的合輯,他預言了.com泡沫經濟。.com泡沫的原因:

  1. 主要技術突破通常會帶來過熱行為。
  2. 投資股票市場的人數在過去30年間猛增,使該市場更加不穩定。
  3. 自從1982年雷根時代的經濟復甦以來,股票市場經歷了持續的擴展。
  4. 經歷過1929年股票市場崩盤的每個人現在都已經死去,而且美國教育系統進行了一項毫無實際作用的工作,他們沒有講解清楚美國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及其發生的原因。
  5. 作為60年代的技術結晶,網際網路不僅是一個通信媒介,且是一種虛擬神奇的”蘑菇”,它遮蔽了全世界人的頭腦。
  6. 華爾街到處是白痴。
  7. 從華爾街傻子那裡買股票的人也是傻子。

ㄚ琪引用了LICENSED FLORIDA ATTORNEY WILL WORK FOR FOOD裡的Will Work For Food,來呈現當時網路最知名的人正在找新工作。

這裡還引用了書中一段文『似乎沒有人想像到,國家本身就如同South-Sea公司一樣有罪。沒有人責備人民的輕信和貪婪–對財富的無恥貪慾吞噬了民族本性中的高貴品質,或者十足的愚蠢使群眾利慾薰心,甘願自投羅網。而這些事情卻曾未被提及。簡單、誠實和勤勞的人民,卻被一幫強盜所毀滅。這些人應該被毫不留情地絞死或五馬分屍。』

推波助瀾者

看板(banner)廣告是電子商務的首次糟糕策劃。

『網際網路的下一個迷幻式夢魘是無摩擦經濟(frictionless e-commerce)。作者說不斷湧現的配送中心和倉庫,這雖然沒在當時成功,但是ㄚ琪在這時卻有這種感覺,作者認為是愚蠢之舉,但ㄚ琪還是想某些產品應該可以成功的。

無中間商概念的另一個顯著問題是,人們喜歡外出購物。對,特別是女生愛逛街的特性,短期改變不了。

貼一段英文維基的ValueAmerica.com的說明『Value America or VA was a dot-com company founded in Nevada in 1996 by Craig Winn and Rex Scatena, and relocated to Charlottesville, Virginia in February 1998. Its business model involved connecting customers on the Web directly to manufacturers, with the intent of providing better pricing and faster shipping (a just-in-time model similar to those used by Wal-Mart and Dell). Customers could order a wide range of products from VA’s website, then VA would transmit the orders directly to the manufacturers, and the manufacturers would then package the products and ship them directly to the customer. Winn referred to this concept as “convergence commerce”. Value America was backed by Microsoft co-founder Paul Allen’s Vulcan Ventures and FedEx co-founderFrederick W. Smith.

這裡提到新的概念被批發商和零售商的常規功能”分裝貨物”(break bulk)給擊垮。Dell是此概念的成功者,零庫存模式在有些產業可以成功,有些則不。

從蓬勃到蕭條這節,multiple of forward revenues(前向收入倍增),這個概念的解釋落落長,ㄚ琪還是請您自行查閱書中解釋。

這裡提到幾家成功的.com:eBay、E*TRADE、America Online(AOL)、Yahoo、Amazon.com、Priceline.com、The Wall Street Journal(WSJ) Online、Monster.com、HotJobs.com等,並提出一種模式:『如果.com銷售一種不需要管理庫存的資訊商品,那麼,該公司可能會賺錢。』嗯,沒有庫存的東西,賣程式?賣文章?賣擱問啦…

回到末日狂舞:ASP的狂熱這節,網路泡沫造就了Cisco路由器(router)和Sun Microsystems伺服器等的硬體熱賣,那麼軟體也可以嗎?分時(time sharing)要重放光芒了。

地獄狂舞這節,本節解釋『分時是以大型主機為基礎的集中運算模型(mainframe-based centralized model),其工作原理是:允許個人訪問主機,並在虛擬會話中工作,於是形成了每個用戶似乎都控制著整台電腦的假象。』

不過到80年代中期,這個概念不在風光,起而之的是,應用服務供應商(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應用服務提供商(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是一種服務的供應商,該服務名為電腦應用軟體,有如租車公司,令顧客用家有更多的選擇,共享不菲的軟體。

應用服務提供商可以提供的軟體及服務類型:

  • 域名註冊、主機託管、網站設置
  • 辦公自動化
  • 供應鏈、客戶關係管理、製造資源計劃
  • 電子郵件
  • 門戶及商務平台類
  • 財務軟體、進銷存電算化
  • 物流軟體、貨運軟體
  • CAD、PDM
  • 網上交易系統
  • 無線應用系統』

最後的舞蹈這節,ASP還是沒落了,其中一個原因是,『實際使用Web應用程式的人發現這些應用程式在可用性和功能上令人失望』、NC(Network Computer,網路電腦)被摩爾法則扼殺在搖籃中,因為它受困於Ellison的”金髮矽後裔”(fair-haired silicon Progeny)、點對點的技術、資訊空製的問題…。

當然也有成功的,像是人力資源市場,喔,看起來真的很成功,那我們繼續寫工作達人來看這個市場吧。終於把這本書給看完了,ㄚ琪要繼續看冰淇淋闖天下,看起來賣冰淇淋可能比較有趣,不過ㄚ琪不一定可以從這裡獲得成功,達人還沒真的成為達人,還是得繼續努力工作。

感謝你看到這裡,很快就可以離開了,但最好的獎勵行動就是按一下幫我分享或留言,感恩喔~

點我分享到Facebook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