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整年不用錢:免費+自由–一個經濟系畢業生的不用錢生活實驗

ㄚ琪上週在圖書館湊巧翻到這一本書一整年不用錢:免費+自由–一個經濟系畢業生的不用錢生活實驗,很容易地ㄚ琪就被這個書名所引誘,所以就開始翻閱了起來。

內容簡介

想像完全不用錢生活一整年。原為企業經理人的馬克.鮑伊,本身也是經濟系畢業的高材生,他大膽做了這樣的實驗,本書就是他精彩動人的故事。親朋好友會有什麼樣的反應?你該吃什麼?住在哪裡?這對你的社交生活和人際關係會有什影響?你怎麼和朋友聯繫?如何洗滌?

在這本劃時代的書裡,馬克.鮑伊親身體驗一整年不用錢的情境,並且在這樣的過程中,找出我們因迷戀金錢所帶來的後果。他經歷了以烏賊骨板磨成粉來刷牙,並且只吃當季食物,和人交換生存技巧,使用堆肥廁所等種種情境,而且甚至不用一文錢渡海到愛爾蘭,聞所未聞地不用錢過了一個聖誕節。

馬克遵守自己嚴格的規定,回歸生活的基本層面,學習以巧妙的方式消除他的各種帳單, 完全不用錢過生活。從用菇類製作墨水,到以廢棄的鐵罐製造火箭爐灶,馬克在節儉中融入樂趣,說明了經濟環保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訣竅。本書的貼心和機智,是馬克驚人決心的證言,這也將能啟發讀者捫心自問:人生中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作者簡介

馬克.鮑伊(Mark Boyle)

馬克.鮑伊在英國發起「免錢經濟」運動,他大學主修經濟學,曾任有機食品公司的經理職位。他的網站「就是愛過這種日子」(www.justfortheloveofit.org/ )每天有三萬人次的點閱率,號稱是世上成長最快的替代性經濟活動,也是累計超過一萬五千多名會員的特殊社群。作者身兼《衛報》(Guardian )及《倫理消費者》雜誌(Ethical Consumer )專欄作家。並常接受英國各大媒體採訪(Sky News, BBC Radio Four, Daily Mirror, Daily Mail, Telegraph, and The Times)。

這本書還有很多的名人推薦,有林黛羚著有蓋自然的家屋改造老房子蓋綠色的房子以及褚士瑩著有地球人,博客來有目錄、中文版的序言、前言跟其中部份第一章的內容可以搶先試閱。

ㄚ琪對這樣的實驗生活感到shock的是,ㄚ琪讀過很多的經文,比如說摩爾門經尼腓三書13:24沒有人能事奉兩個主;他不是恨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

在經文指南裡面,解釋說是阿拉姆語裡的「財富」意思。

馬太福音6:24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瑪門:財利的意思)。

路加福音16:13一個僕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

教義和聖約82:22現在,我實在告訴你們,這是智慧,要和不義的瑪門作朋友,這樣他們就不會毀滅你們。那時主給先知的啟示,在那個時代,那個環境裡,我們被允許和不義的瑪門作朋友,為了活神教會的益處,好讓每個人能增多他的銀子,讓每個人再賺另外的銀子,是的,甚至一百倍,納入主的倉庫,成為整個教會共有的財產。

到底來說瑪門終究還是不義的,應該只在某段時間某個環境裡,才會被允許追求瑪門。ㄚ琪也一直很戒慎恐懼地常常反省,我是一個追求瑪門的人嗎?看到有人追求瑪門,有人要作兩份工作,累死人不償命,有人要在安息日拼命地工作,這當中到底是基本的生活需求不足,還是在追求更多的物慾,這就不得而知了,看來也只有神知道,瑪門看起來還真想水一樣,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啊,怎麼用就像傻瓜與聰明只有一線之隔了。

所以馬克的這種不用錢過日子,真是直讓ㄚ琪伸出拇指說讚了。

這裡頭還有關於他的免費經濟社群,就是愛過這種日子,www.justfortheloveofit.org,也是讓ㄚ琪注意的,他的分享概念,跟教會的分享真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啊。

ㄚ琪也想實踐這樣的生活方式,不過我想我只能撐29天吧,到了第30天為了繳房租,可能就得投降了,有自己的房子,真的是邁向不用錢生活的一大指標,雖然我知道文中,馬克.鮑伊好像是住在拖車屋裡面過活的,所以沒有自己的房子又何妨,不過在台灣呢?我想這應該很困難吧。

好吧,可能也有人會說,我可能撐不過1天吧,因為我受網路的荼毒已經很久了,特別是個網路工作者,要用網路勢必用到電,用到網路,你不拿錢出來更是不可能,不過我想電的問題,這書應該有解答,如果可以今天再繼續去找這本書來看。

網路是很矛盾的,像馬克.鮑伊的網站,他不用錢怎上網經營網站啊,這是其中一個矛盾,再者他又出了這本書,如果我們不花錢買,我們怎麼實踐這生活,而他也靠了這個獲得了收入,倒底他的實驗生活,是另一種瑪門的技倆,還是…,總之暫不評斷,讓我安安靜靜地看下去,末了希望我有重大的收穫,雖然說對ㄚ琪琪的家來說,這已是有很大的啟迪作用了

林黛羚在代序中有這樣一段『談及心中理想計畫的實踐,最後都以「沒錢」或「努力存錢中」收場,理想還沒執行就已幻滅或擱置,大家(反射性的)一致認為沒錢真的啥事都做不成,沒錢=沒辦法活=不快樂=百事哀。』對啊,ㄚ琪家要去美國的計畫,給人的答覆就是努力存錢中,但是是不是一定這樣,我覺得很好奇這書到底能不能解答我的困惑啊,如果可以,那真的就值得看了。

『「一整年不花錢」是一本可以重複看許多次的書,首先,Mark是真實人物而非虛構,而且即使是那一整年已經過完(2008-2009),他還是繼續過著不花錢的生活,沒有銀行帳號、也不支付公家機關寄來的帳單(例如勞保、老人年金那些),所以表示,這是可行的,而且很可能如Mark所說,不只是單身的人可行,有小孩的家庭更應該朝這樣的生活方式邁進。再者,是Mark對回歸自然生活後,所感動的種種,他的聽覺變得更敏銳了,他因為居住在農場而被大自然四季的美給深深撼動,最棒的合唱團是清晨的鳥鳴、閱讀片刻抬頭看窗外就是滿天明亮的星空,也因為不能花錢,所以他對廣告免疫、不會被電視洗腦成笨蛋,他的思緒變得格外清醒,尤其當他說,他現在的寫稿速度是之前都市生活的兩倍,更是讓我羨慕不已!最後,Mark也在書中分享了各種不花錢的小撇步, 例如樸門設計運用在蔬果種植(台灣也有樸門設計,google大地旅人便可查到)、他也更加熟悉哪種木材容易生火,木耳要在什麼樣的樹幹上才採得到、包括如何透過採集來做墨汁、堆肥、訓練嬰兒不需尿布、火箭爐、種菜等,很多方法都讓人驚豔,也許材料英國台灣不同,但可以找到代替品就可以按表操課。』

這一段我只能說當我們回歸到自然的律例時,那種聽覺的敏銳,或許這事關我們如何地感受到聖靈,如何傾聽到神的低語更有關吧,很多的感動、很多的智慧將源源不絕地到來。

第一章 為什麼不用錢?開頭第一段『金錢有點像愛情。我們耗費畢生的歲月追逐,卻很少有人瞭解它究竟是什麼。其實在許多方面,它最初的由來都是個奇妙的點子。』,裡頭提到了意願雙重吻合(double coincidence of wants),這真的是經濟學得一個概念,所以馬克來這裡提到了錢的歷史。

第一節末『金錢不再為我們工作,而變成我們為它工作。金錢已經接管了這個世界。我們這個社會崇拜、敬仰這個本身毫無價值的商品,置它於其他一切之上。更有甚者,我們整個的金錢概念,都是基於一個提倡不平等、破壞環境,和輕蔑人性的制度。 』真讓人感觸,當我們在想多賺一點錢,存起來,用錢來賺更多的錢、多賺一點前來滿足我們的欲望,去旅行,買鏡頭,買iPhone,買Notebook,這當然就已經牽扯到了不平等,也破壞了環境,讓人直覺我們還真是諷刺。

幾度分離

馬克最早是受甘地的影響,『讀了聖雄甘地(Mahatma Gandhi, 1869-1948)的書之後,加入有機食品公司。甘地的生活方式讓我想起而效尤,發揮我的知識和技巧,貢獻社會,而非照我原先的計畫,進入企業界,在最短的時間內賺最多的錢。甘地說的一句話引起我的共鳴,那就是「不論你是孑然一身,抑或是挾數百萬人的多數」,「要改變世界,先改變自己(You must 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問題是,我完全不知道我想要的改變是什麼樣。』真的做任何事不要只是嘴巴說說而已,從自己做才有可能改變別人。

『因此說到結論,我想要找出究竟是什麼促成了我們與我們所消耗商品之間的缺乏連繫,答案很簡單。稱作「金錢」的工具一旦誕生,就改變了一切。它的構想似乎是好主意,而且世上有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的人依然認為如此。問題是金錢後來變H5N1 了什麼,它讓我們有能力去做什麼。它使我們完全與我們所消費的事物和製作我們所用產品的人脫節。自有金錢之後,消費者和被消費商品的幾度分離已經大幅增加,而經過金融體系的複雜發展,當今的情況更甚於以往。特別針對這點而設計的行銷活動隱藏了這個現實,不讓我們看見,而且因為有數十億美元的金錢作後盾,因此這樣的活動非常成功。 』很白了,金錢確實是邪惡的,原來H5N1的背後就是來自金錢,原來撒但的做工在這裡,連我在內都被撒但誘惑了。

金錢是債務

債務造成競爭,而非合作
『在過去,如農作收成這樣的時節,人們總是互相幫忙,。這既非正式的義務,也沒有刻意交換服務的羈絆,大家互助合作的次數遠比現在多得多。這樣的合作讓他們有一種安全感,一種金錢不那麼重要,世上依舊有合作文化的感覺。然而,對金錢的追求和人類貪得無饜的欲望,鼓勵我們為了求取更多的金錢而互相競爭。在我們的小鎮上,競爭取代了原本的合作,再也沒有人免費幫助鄰居收成。這種新的競爭精神正是造成小鎮諸多問題的部分原因,由疏離感到自殺率、心理問題和反社會行為的增加。它也造成了環境問題,比如資源耗盡和氣候的異常,這正是和經濟不斷成長齊頭並進的問題。 』試想,如果要提倡彼此服務,此時此刻你卻忙碌於工作,忙碌於賺錢,這樣子狀況,讓人想到,我們要犧牲時間來服務別人是不智的,我們應該多去賺錢才是,彼此服務少了,人情也漸漸冷了,邪惡再一次地滋長。

金錢取代社群,成為安全的保障

『對大多數人而言,金錢就代表安全。』造成了ㄚ琪可以這麼晚婚,有多少的女孩多麼希望有這個保障,有多少女孩的媽媽不想自己的女兒吃苦,可是它卻造成了這樣的災害:

氣候變遷

石油危機

『如今,大部分人只對增加個人的財產和攀登事業生涯的階梯有興趣,管他那階梯靠的是哪一面牆,只管攀登就好。我記憶中的街道已經不復存在;從前敞開的大門如今全都緊閉。』

地球有限公司

二○○九年,舉足輕重的雜誌《廣告剋星(AdBusters)》創辦人凱利.拉森(Kalle Lasn)就說:
「……我們憑著違反經濟學中心教條的作法致富:絕不可出售資產,卻稱之為收入。然而這四十多年來,我們砍光了森林、捕盡了河海中的魚蝦、掘光地球的石油,彷彿它取之不盡。我們賣光了地球的自然資產,稱之為收入。如今地球就像我們的經濟一樣,精赤條條,一無所有。」

出售與給予之間的差別

馬克『實行的是他所謂的「應用信念」(applied spirituality),也就是把自己的信念應用在實際的世界上,而非把它們當作抽象的事物,光說不練。他相信腦、心和手之間的差異越小,就越能坦誠真實地活著。在他而言,精神和實體是一體的兩面。』

『另一個重要的動機比較簡單,也比較感情用事──我受夠了。』

這一章應該就是他說明為何不用錢了,如果我們都不用錢,我很好奇這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感謝你看到這裡,很快就可以離開了,但最好的獎勵行動就是按一下幫我分享或留言,感恩喔~

點我分享到Facebook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