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彼德原理的第八章:前人的提示與預言(Hints & Foreshadowings),這裡有一個開場白,「詩人是難以捉摸的靈感之祭司。(Poets are the hierophants of an unapprehended inspiration.)」—P.B.雪萊(P. B. Shelly),珀西·比希·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1792年8月4日-1822年7月8日),一般譯作雪萊,是一位知名的英國浪漫主義詩人,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出色的英語詩人之一。恩格斯稱他是「天才預言家」。

這一章看起來是彼德用格言來舉證他的理論,看起來相當的有效,但是不知是不是彼德在詐騙我們,讓我們看下去吧。

「補鞋師,你要繼續補下去!」,ㄚ琪Google到這是古希臘的一個故事,『古希臘名書家阿佩利斯(Apelles)畫的一幅人像,遭到一名鞋匠批評,說鞋帶畫得不對,阿佩利斯依言改正了。可是,那鞋匠不知高低 ,跟著又批評人像雙腳畫得不好;阿佩利斯於是對他說︰「你只管自己本行好了,鞋子的部分是你的專長,解剖學卻不是你了解的。 」這就是英文成語 a cobbler should stick to his last或 stick to one’s last的由來。Last在這裡作「最後」,而是指做鞋子的模型。人們現在一般用這idiom來說「守自己本分」或「不要多管閑事」。』這看起來似乎跟彼德的解釋有點不同,

「廚師太多會煮壞一鍋湯。」ㄚ琪從大國無疆的第一卷 發展壯大才是真理 第六十二章 雨轉晴看到,『這是一個很簡單的不勝任問題,戰前英國流行一句老諺語,說‘廚師太多會煮壞一鍋湯’,這句諺語就是一位英國作家形容英國海軍,混亂的管理體系、臃腫的職員機構、龐大的決策領導層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就是不勝任的表現。』看起跟彼德說得吻合,不過這本書是在彼德之後寫的,所以是不是受彼德影響不得而知。

「女人的工作永遠做不完!」A woman’s work is never done.- 女人的工作永遠做不完
原意是女人除了上班工作,回家還要帶小孩做家事,所以事情多到做不完。那ㄚ琪就覺得彼德把它解釋成女人無法勝任家庭主婦的工作,哇,這似乎有點超過了,難不成叫男人去做家事,那可能會是一場浩劫了,所以用這個俗話,ㄚ琪有點不同意了。

世界文學名著魯拜集中,波斯詩人凱揚(O. Khayyam),或譯作奧瑪珈音,有這樣一段

「年輕時我熱切嚮往

博士和聖人,我聽他們

高談闊論,一遍又一遍,

但是我始終得不到任何啟發。」

這裡ㄚ琪沒什麼意見,但是想看看這本世界文學名著。

彼德研究發現,『人類具有組織階層化的本能(hierarchal instinct) — 亦即人類非常習慣於將自己劃分成各種階級。』另外波普(A. Pope),或譯亞歷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1688年5月21日 – 1744年5月30日)是18世紀英國最偉大的詩人。他說:

「階級順序是上天的第一個法則,

有些人必然比其他人地位更高。」

「要知道,人人都在追求幸福,

所謂上帝和自然都只為人類所設,

一切理性和感官的喜悅,

全在於以下三者:健康、和平、以及能勝任。」

「人都是怎樣呢?既想繼續往上高飛,

卻又無力達到真正的完美。」

英國神學家史密斯(S. Smith),原書查到是Sydney Smith說「如果讓你挑選桌上一些洞的形狀–其中有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和橢圓形,每種形狀代表生命中的不同部份,同時也用來區別不同類型的人。我們通常將會發現,三角形的人會選擇正方形的洞,橢圓形的人選擇三角形,而正方形的人硬往圓形的洞裡擠。也就是說,職員和工作場所,工作者和被做的事情,甚少能互相搭配而達到適才適所的境界。這段是出自Elementary sketches of moral philosophy,不過這段話的引用結束到哪個地方不得而知,也就無法知道後面這一段是彼德說的,還是史密斯說的了。

美國文學家歐文(W, Irving),或譯作華盛頓·歐文指出:「愚蠢的人通常喜歡擔任公職,尤其能夠被晉升到較高的官職上。」這一點ㄚ琪應該只能解讀說這是來自美國現象的觀察吧,中國的思想到不是如此,因為從政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現象,所以這跟階級組織有關嗎?或許可能…

另外彼德駁斥馬克斯的「各盡其才、各取所需」的理想境界,但ㄚ琪也很奇怪,這個理想境界什麼時候變成是馬克斯的理想境界了,詭異,但是彼德的駁斥卻有點道理。

女詩人荻瑾生(E. Dickinson),或是維基的埃米莉·伊莉莎白·狄更生(英文:Emily Elizabeth Dickinson,又譯艾彌莉‧狄瑾蓀艾米莉·狄金森,1830年12月10日-1886年5月15日),美國詩人。詩風凝煉,比喻尖新,常置格律以至語法於不顧。她的格言「對從未成功的人,成功的滋味最甜美。」

彼德解釋說在心理學上說得通。

在「由鏡中看世界」(Through the Looking-Glass)維基中文譯作愛麗絲鏡中奇遇,這就比較讓人理解多了,這書的作者道奇生(C. W. Dodgson)藉著皇后的話來顯示生命已到達不勝任階層:「你瞧!現在你所處的位置,你再努力也離不開了。」只能說彼德太厲害了,連童話書也拿來用來舉證。

『奧國精神分析家弗洛伊德(S.Freud)的發現,似乎比其他任何早期作家更接近彼德原理。他觀察經神病、焦慮、精神憂鬱不安、健忘症等的病歷,發現這些病例非常普遍,而這些症狀我們或可稱之為「普遍生存不勝任併發症」(Generalized Life – Incompetence Syndrome)。』這裡頭書中這樣一段,ㄚ琪認為是很棒的一個分析說明,『弗洛伊德花時間探索的是潛意識黑暗處的奧秘,而我則致力於探討可觀測的人類行為上。』另外彼德也討論了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分析,讓他到了不勝任的階層。

另外一位擅長諷刺的心理學家(心理諷刺家)波特(Stephen Potter),『觀察了人類挫折感的各種現象,並將其區別分類。他稱受挫折的基本情況為「一下」(one-down),去除促折感後的興奮心情為「一上」(one-up)。他假定人都有一種本能的驅策力,想從「一下」的情況轉移到「一上」的情況,而這種轉移的技巧他稱之為「一上法」(one-upmanship)。』

『波特也駁斥弗洛伊德所謂受挫病人必須接受專業治療的說法,他主張另一支派的自助式心理學。亦即教人各式各樣的手段、技巧、策略等,只要運用得當,那些方法便能使病患轉成「一上」的情況。』

『波特冠冕堂皇理論下所描述的「一上人」(One-upman)、「生存人」(Lifeman)、「投機人」(Gamesman)等,這些人都以這種不當的行為,而使自己在社會、商業、專業、或運動等方面的層級組織中獲得晉升。』

彼德說明『「一上法」無法使人超越不勝任的階層。運用技巧的結果只會使人提前到達不勝任階層而已。』並提出一個解決方法,『在晉升過程中選擇一個定點,放棄「一上法」,並轉而履行所謂的「靜止法」(Staticmanship)。』ㄚ琪讀到這裡,自我感覺良好,是否ㄚ琪也處在這個靜止狀態中,果真如此,那還真有點幸福快樂啊。

最後彼德用很多的篇幅來駁斥帕金森(C. N. Parkinson)、C. Northcote Parkinson這位社會理論家,『他曾仔細觀察並有趣地描述層級組織中冗員累積的現象。他假設,組織中的高級主管採用分化和征服的策略,故意使組織效率降低,藉以提昇自己的權勢,這種現象即帕金森所說的「爬升金字塔」(the rising pyramid)。

這種理論計有下列缺失:第一,該理論假設主管必然具有某種意圖或謀略,但是根據我的調查顯示,許多主管根本無法訂定任何有效的計畫(包括分化、征服或其他目的的計畫)。

第二,帕金森所描述的現象(冗員過多及生產力低落)經常會和監管人員的實質利益直接衝突。…

第三,假設其他條件不變,支付員工的薪資愈少,企業所獲得的利潤愈多,而高階主管的薪資、紅利、股利、盈餘等也必然增多。因此,如果一千名員工便能使層級組織發揮營運功能,主管單位沒有理由要僱用一千兩百名員工。

2011-11-09_162451

金字塔式或封建式的層級組織

這種組織可能來自帕金森來自軍隊的觀察吧,彼德還是推崇自己的彼德原理是首次以科學方法加以闡釋的。嗯,I felt hemmed in by all the books’rules and regulations. 或許盡信書,不如無書,看了彼德原理,有時總覺得有點怪怪的,但是又說不出哪裡不對勁,好吧,姑且看之吧。

感謝你看到這裡,很快就可以離開了,但最好的獎勵行動就是按一下幫我分享或留言,感恩喔~

點我分享到Facebook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