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元衡 黑水溝有序讀詩心得

(大海洪波,實分順逆;凡適他國,悉循勢以行。惟臺與廈藏岸七百里,號曰橫洋;中有黑水溝,色如墨,曰黑洋,廣百餘里,驚濤鼎沸,勢若連山,險冠諸海。或言順流而東,則為弱水;雖無可考證,然自來浮去之舟,無一還者,蓋亦有足信焉。)

氣勢不容陳茂罵,犇騰難著謝安吟。十洲遍歷橫洋險,百谷同歸弱水沉。黔浪隱檣天在臼,神光湧櫂日當心。方知渾沌無終極,不省人間變古今。

Taiwan Strait.png

引用自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42842

先來說說題名的黑水溝好了,一開始並不清楚這是指台灣什麼地方,但是從『臺與廈藏岸七百里』來看,感覺是跟台灣廈門間的台灣海峽有關,用最科技的Google可以搜尋到黑水溝的維基說明,可能是台灣海峽、澎湖水道(又稱澎湖海溝)或是沖繩海槽,由詩中可以猜出孫元衡的黑水溝比較像是台灣海峽,而對於喜愛體驗旅遊的我來說,有朝一日也會橫渡沖繩海槽看看的。

此詩是孫元衡親身經歷橫渡黑水溝的作品,對於我個人的人生經驗來看,橫渡台灣海峽的深刻經驗,大抵來自當兵抽到金馬獎後,搭著軍艦來到金門的一段辛酸史。

文中的七百里如果從古代一里等於500公尺來看,大約是350公里,從維基的『臺灣海峽最窄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平潭島與中華民國新竹市新竹商港之間,直線距離130公里;最寬處是中華民國屏東縣的貓鼻頭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東山島的澳角,直線距離410公里。』對比來看,可說是非常接近的數據。

序中『黑水溝,色如墨,曰黑洋』及詩中『黔浪隱檣天在臼』均提到台灣海峽的水是黑的,主因來自於黑潮(又稱日本暖流),黑潮得名於其較其他正常海水的顏色深,這是由於黑潮內所含的雜質和營養鹽較少,陽光穿透過水的表面後,較少被反射回水面,另外維基也提到黑潮的流速相當快,我猜這會產生詩中提到驚濤鼎沸現象。

孫元衡提到兩個用典『氣勢不容陳茂罵,犇騰難著謝安吟』,陳茂我是不認識的,所以用典冷僻是作者為了展現他的作詩功力嗎?我倒不以為然,如果在現代,是沒有人願意追究研讀的,倒不如用山水第一詩人謝靈運的詩,或許較平易近人,另外現代人在用文字敘景的功力也較差,反倒是借用相機等科技工具,來拍照錄影比較能理解。

回來說說台灣海峽的險峻,早期『許多來自閩、粵的移民渡過臺灣海峽時,不慎發生海難,有河洛與客家都有民謠《渡臺悲歌》稱偷渡黑水溝來臺者「六死三留一回頭」,意即十人當中,有六人會死在臺灣海峽,有三人會留在臺灣,而一人會不敢繼續渡過黑水溝而重回中國大陸。原因常為偷渡船艙環境險惡與超載』。

年輕時的我根本不知是這樣的狀況,只嘆抽到金馬獎是很背的一件事,那時新兵發配邊疆,稱為前送,移防回來本島,稱為內運,這是國防部後來公開說的,待在壽山前送兵轉運站,或稱轉運營,這個令無數阿兵哥斷腸之地,對我來說冬天在壽山待了十幾天的我幾乎沒什麼感覺,因為我從小就在壽山下出生,反倒有不少的親切感,直至搭了什麼艦花了二三十個小時才到,船上的一堆新兵吐到滿船都是泡麵時,就算不暈船的我看了也噁的想吐了,可想見東北季風的驚濤駭浪是會弄死人的,我也只能慶幸平安到達前線,現在更懂了原來能這麼平安地活下來是見多麼偉大的事了,而這就是我第一次橫渡台灣海峽的經驗。

後續在金門服役的期間,多次搭船回來高雄,就只因為住高雄而且有時就是可以多放幾天假,還滿高興的。

退伍後因為工作需求,常需要到澎湖出差,澎湖群島獨特的景色與人文,使其榮獲寂寞星球的2011年全球十大最佳世外桃源島嶼,有時也會在工作之餘就在那渡假,那時的運輸方式不是空運就是海運,海運我也搭過臺華輪到過澎湖,那種船的舒適感真的比軍艦到金門好太多了,我就想以後的新兵轉運應該讓我們搭這種豪華級的輪船才好啊。

DSC_5731

或許從小身為漁家子弟的影響,我對海洋的樂趣一直不減,每次出國總是會想有船運的機會,像今年搭名門大洋郵輪渡過瀨戶內海,就讓我印象深刻,老婆也一直很想到金門金門國家公園看看,或許來坐坐金門快輪體驗一下也不錯,不過我猜沒人喜歡花十幾個小時搭船的。

但是想領會作者『方知渾沌無終極,不省人間變古今。』就非得來個一趟這樣旅程才算妥。

感謝你看到這裡,很快就可以離開了,但最好的獎勵行動就是按一下幫我分享或留言,感恩喔~

點我分享到Facebook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