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和 大嵙崁讀詩心得

我要承認在看了台灣古典詩主題詩選資料庫的一些詩後,對於賴和的詩有種無法擋的魅力,之前已分享過賴和 北上車中人滿苦無立錐之地即成讀詩心得感受了他坐火車有趣的體驗,今日我想再體驗賴和於1912年寫的大嵙崁這首五言古詩,先分享原詩於下:

吾生長嵙崁,又入嵙崁鄉,前途尚遙遠,亂山瞑夕陽。
徒步八十里,腳軟行踉蹌,空聞角板山,地勝饒風光。
思欲一探之,吾腳力已疲,即此問風俗,語苦不能通。
我本客屬人,鄉言7更自忘,慼然傷懷抱,數典愧祖宗。

P4269390

大嵙崁,題解為大溪,而其典故在維基上是這樣寫的:『大溪區最早稱爲大姑陷,源自於平埔族霄裡社人稱大漢溪爲「Takoham」之音譯。乾隆年間,漳州人沿著大漢溪逆流而上,到此地開墾,因爲漢人認爲「陷」字不吉利,就以地處河崁地形,取「崁」代「陷」成為「大姑崁」。同治初年,當地住民李金興出仕,李騰芳中舉,鄉民爲彰顯科舉功名,又將地名改爲「大科崁」,光緒年間巡撫劉銘傳在此設立大嵙崁撫墾局,又將「大科崁」改成爲「大嵙崁」。最後在1920年,臺灣總督府將地名改為「大溪」,此名稱就沿用至今。』大溪毗鄰於八德區、平鎮區、龍潭區,住八德、中壢、平鎮交界的我們就常以大溪為短程旅遊的目的,有時間則越過大溪前往復興鄉的山區渡假,所以讀此詩除了地理的關係,另外也跟賴和同屬是福佬客家人有關,讀完只能點頭稱讚啦。

一開始『吾生長嵙崁,又入嵙崁鄉』,不知是詩人特意為雙關語而寫,還是謙虛,我查了賴和文教基金會網站關於詩人的生平,賴氏前兩代出身沒有非常顯赫,但到他這一帶也算是地主了,實在用生長嵙崁來敘詩,不知會不會讓人覺得假了點,但這也只是我的猜測啦,詳情我還不是很清楚,這樣的雙關語讓人覺得有趣極了,看起來就很有廣告的效果。

DSC_7803

『前途尚遙遠』,題解說明詩人從臺北步行回彰化,徒步過程中,從新店溪換渡到三峽,沿途經大嵙崁(大溪)、鹹菜甕(關西)、北埔、頭份、苗栗尖筆山等地,或寄宿友人家,或掛單寺院,體驗這塊土地的山嵐海氣,夕陽峰煙,昔日大漢溪是可以渡船的,現在這裡還可以看到渡船頭改成咖啡廳來讓人憑弔,這裡的河運也是賴和最舒服的地點吧,抵達這裡後就要步行了。

DSC_9544

此刻正是夕陽無限好的時刻,不過我覺得『亂山』用的似乎沒有特別美的感覺啊,倒不如用謝朓遊敬亭山寫的『茲山亙百里,合沓與雲齊』這個意境我覺得很適合我眼中大溪後面的磅礡山勢啊,當然這是某日我從角板山拍下的山谷景色,如果你從中壢往大溪方向看去,你就可以有這種感覺了,那種山水飄渺,或是像圖片中所呈現的山明水秀,我可一點不覺亂啊。

『空聞角板山,地勝饒風光。』詩人所言不假,雖然已他徒步八十里沒而有踏足角板山,但朋友們看了照片應該相信這傳說是真的吧。

『思欲一探之,吾腳力已疲,即此問風俗,語苦不能通。我本客屬人,鄉言更自忘,慼然傷懷抱,數典愧祖宗。』讀完這兩段後,我才探究到原來大溪很多客家人,但現在似乎都變成福佬客家人了,詩人想要探究這裡的風尚、禮節、習慣以及禁忌,但是語言不通,這才提及自己是福佬客家人,我現在才想到原來我也是啊,只不過我對外都宣稱我是半個客家人,不會聽講客家話,台語難不倒我標準國語我不熟的現代福佬客家人,如果他說這是數典愧祖宗的話,我應該也要慚愧才是,好在我學了福音,我知道如何追根溯源,我是巨漣公派系的傳人,廣傳公下的劉性子孫,歡迎與我聯絡交誼啊。

感謝你看到這裡,很快就可以離開了,但最好的獎勵行動就是按一下幫我分享或留言,感恩喔~

點我分享到Facebook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