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O BIG TO KNOW:網路思想先驅溫柏格重新定義知識的意義與力量

TOO BIG TO KNOW:網路思想先驅溫柏格重新定義知識的意義與力量
幾年前我還在展茂的時候,公司在推知識管理系統,我有幸成為種子的一員,那時學資訊的我很想收集這家公司專業人員的知識,但是後來我發現好像變成在做專案一樣,那些專業人員的知識還是在他們的腦上。今日當我看TOO BIG TO KNOW:網路思想先驅溫柏格重新定義知識的意義與力量這本書時,我自問如果真的所有知識都可從網路找到,那我可以找到致富的知識嗎?或許我們可以找到,但是或許我們很難找到,很難找到是因為致富是個秘密,既然是秘密,如何能從網路上找到,除非我們觀察的更仔細,否則網路上的知識充其量可能只是資訊而已,所以就如作者說的過濾篩選的機制變得很重要,否則就如網海撈針一樣地難,我們還是先看看作者怎麼說,再來批評。

現在,重新定義知識的時刻到了!
當知識離開了紙張,知識究竟如何演變?我們又該如何運用?

◎資深出版人陳穎青專文導讀
◎Amazon讀者四星好評
◎世界技術獎(媒體與新聞類)2012年度好書
◎全球最大商業書摘網站getAbstract國際圖書獎2012年度好書
◎《破繭而出》共同作者

數位革命改變了人類文明,知識的結構也已徹底改變。
過去,知識經過編輯過濾,裁切成有限的內容收錄進書本中,被刪除的內容並不會被看見;如今,知識離開了紙張,不再有界限,也沒有根基。知識已經「網路化」了。
網路思想先驅溫柏格於書中清楚說明,在商業、科學、教育和政府領域裡,網路化的知識究竟如何影響我們的思考與決策。

白宮一反過往不公開政府資料的方式,將所有非機密文件放在Data.gov供大眾存取;美國溢油防治研究所透過網路找來根本不是石油專家的人,卻運用他對水泥的了解,成功解決了溢油問題;學術期刊《自然》自行創立網站,刊登的論文再也不受頁數限制。這些事之所以能發生,完全有賴網路的特性。

網路化的知識不僅開放而且多元,使得我們獲取知識的方式與以往完全不同。這本書撼動了我們對「知識」的基本概念,讓人看見在一切交相互聯、大到無法掌握的世界裡,擺脫了紙本並自由延伸的網路化知識,如何讓我們更接近知識的真相。

各界一致好評

何飛鵬/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
李明哲/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副教授
李怡志/Yahoo!奇摩媒體整合服務總監
林之晨/AppWorks 之初創投合夥人
南方朔/知名作家、評論家
施典志/Yahoo!奇摩亞太區客戶服務營運管理部社群經理
陳順孝/輔仁大學新聞傳播系副教授、輔大傳播創新研究中心主任
陳穎青/資深出版人,著有《老貓學出版》等書
黃哲斌/新聞工作者
鄭國威/PanSci泛科學總編輯
戴季全/TechOrange流線傳媒創辦人

一本分析網路時代「知識權威」如何建立的第一手觀察思考報導。當知識的「權威性」已被網路時代重新改造之時,如何來審思「知識」與我們之間的關係?清算「以往知識」的時代來臨了嗎?我想起了啟蒙時代,法國百科全書派對知識重新定義的野心!——李明哲/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副教授

本書輕鬆地說明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知識已經不再被紙本書籍的形式所限制與保存,網路與連結才是知識無窮盡的聖殿。看完這本書你可能不會變聰明,但你一定會知道如何讓你每天使用的網際網路變得更聰明。——李怡志/Yahoo!奇摩媒體整合服務總監

網路的出現,特別是近年來社群網站的流行,讓各種真偽難辨的訊息四處流散,也讓我們不得不思考知識的傳統定義是否仍然有效。所幸我們看到網路上仍有許多人透過各種方式試圖幫助網友過濾訊息,各種各樣的實驗手段轉化成一個又一個的創新與商機。這也是身為網路從業人員最令人興奮之處。——施典志/Yahoo!奇摩亞太區客戶服務營運管理部社群經理

當知識網路化,變得豐饒、開放、相互連結,我們對「知識是什麼」、「知識如何運作」的既存看法就受到強烈挑戰;如何面對挑戰、建立知識的新架構,是網路時代知識工作者的關鍵課題。這本書引領我們發掘問題、剖析現象、釐清脈絡、思考對策。——陳順孝/輔仁大學新聞傳播系副教授、輔大傳播創新研究中心主任

網路時代的資訊超載,圖書館員、新聞記者、百科全書編輯首當其衝,當資訊中間人消逝,未來的知識體系會更混亂,或更繽紛,本書提供充滿原創洞見的想像,閱讀全書,本身就是一場知識性的歷險。——黃哲斌/新聞工作者

九年前開始寫部落格時,溫柏格跟他的部落格《Joho the Blog》就已經是我學習網路思維的寶庫。很高興能看見他的最新著作中文版,這本書跟多位網路哲學與思想家對話,包括樂觀派的薛基(Clay Shirky)與悲觀派的卡爾(Nicholas Carr)、巴拉瑞(Eli Pariser),如果都能先看過他們的著作,對於了解本書將更有助益。——鄭國威/PanSci泛科學總編輯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知識就是力量,卻鮮少人留意這個力量重新分配的原因和結果。所有的革命,都源自於此。──戴季全/TechOrange 流線傳媒創辦人

一部令人驚豔,淵博有深度的著作,講述的是在網際網路的時代裡,「知識」這個概念如何改變。我沒辦法把這本書放下來。它是一部真正的力作,書寫方式亦十足有趣。——布朗/電腦工程與數位文化科學家,合著有《資訊的社群生命》與《學習新文化》

溫柏格以這本洞察深刻的書,奠定了他身為數位時代裡主要思想家的地位。如果你想知道活在充斥著資訊的世界裡代表什麼意義,這就是你一直尋找的導覽。——品克/著有《動機,單純的力量》與《未來在等待的人才》

溫柏格用精采絕倫的方式,將資訊過載、回聲室、群眾的智慧等多種爭論,綜合成一個探討網路化知識時代裡,生命與工作的遠景。——薛基/著有《鄉民都來了》與《下班時間扭轉未來》

在網際網路領軍之下,知識現在變得社群化、行動化和公開化。溫柏格讓我們看到如何從中解密出好處來。——貝尼奧夫/salesforce.com董事長兼執行長,著有暢銷書《我如何在雲端創業》

這本書讀起來讓人深受啟發,對那些早已深信改變世界的知識正活躍著,而且既親切又廣為連結的網路化領袖人物來說,更是如此。溫柏格編織出為大眾利益設計網路的遠景,一面警告我們未來潛藏的危機,同時也舉出極佳的範例,讓我們看到這個遠景實際運作是什麼樣貌。——柏格斯/CompanyCommand.com共同創辦人

對宣告資訊過載為末日降臨的文獻來說,這是一本清新解藥。溫柏格勾勒出一個大膽的網際網路組織策略,這個策略具包容性而非排他性、會創造出更有用的資訊、利用各種互聯的科技,也促成機構層級的參與。最後的結果是一個「既是共有地,又是荒原地」的網路,在這樣的網路裡,最刺激的就是互聯的人類可以實現無限種可能性。——費里洛/美國檔案保管員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溫柏格

既是哲學博士、資訊科技評論家,也是首屈一指的網路思想先驅。

溫柏格是哈佛大學貝克曼網路與社會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對數位世代下,網際網路如何影響社會、人際關係與溝通等觀察入微、見解獨到。曾擔任美國總統候選人的網路政策顧問。經常在美國公共廣播電台評論時代脈動,並撰寫無數與資訊、網路、行銷相關的文章,長期為《連線》、《今日美國報》、《史密松寧通訊》、《哈佛商業評論》、《科學人》、《紐約時報》等刊物執筆。他也擔任眾多高科技公司的行銷顧問,《華爾街日報》甚至封他為「行銷大師」。

溫柏格曾是知名報刊連載漫畫《你不知道的伍迪艾倫》的共同腳本創作人,著有《鬆散組合的小碎片》和《亂是一種新商機》,亦是《破繭而出》的共同作者,《破繭而出》是既畢德士的《追求卓越》之後最重要的經典商管書。

溫柏格現居美國麻薩諸塞州的布魯克萊恩鎮。

個人網站:www.hyperorg.com/speaker/

譯者簡介

王年愷

台灣大學外文系、台北藝術大學管絃擊樂研究所畢業,現就讀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博士班,譯著包括《小心,別踩到我北方的腳!》、《網路讓我們變笨?》(以上由貓頭鷹出版)、《dpi 2013好玩漢字節特刊》(漢生科技出版)、《台灣產業聚落:蛻變與重生》(外貿協會出版)等,文章亦散見於《PAR表演藝術》和《繆斯客》雜誌。

目錄

前言 知識的危機:當知識的媒介從紙本轉入數位

第一章 知識過載
早在十七世紀,已有人抱怨我們現在稱為「資訊過載」的現象。長期以來,我們使用刪去法,將過載資訊過濾出需要的知識;而今,在網際網路的時代,過濾的策略不再是刪除,而是將所需資訊過濾到最前面。

第二章 喪失邊界的知識體系
為了應付過載的知識,我們為知識設立了由各種停駐點組成的體系。然而,如同近年來,美國聯邦政府在歐巴馬的指示下,將行政機關所有非機密資料公開;這樣把大量事實公開、供人自由使用,便是拆了停駐點上的釘子,使得知識的根基不再像以前那樣不可動搖,也不再有界限。

第三章 知識的整體正在流逝
即便我們保有事實,保有專家,保有一切東西,但知識的整體卻正在流逝。當老舊知識媒介的限制逐漸褪去,知識在網際網路裡到底會變成什麼樣子?

第四章 專業知識在雲端
戴維斯是水泥專家,溢油防治技術研究所卻在網路上找到了他,成功解決了石油專家都解決不了的溢油抽取問題。透過網際網路的特性,專業知識發揮了更大的效益,專家所形成的網路遠比專業意見的總和更聰明。

第五章 網路的多元與回聲
在聲音多元的網際網路裡,意見相同的人容易聚集在一起,形成回聲室。美國憲法學者桑斯坦指出,網際網路將創造出更多回聲室,使得「群體極端化」並破壞民主,人民更難取得共識。然而,實際情況正好相反。

第六章 長篇的形式vs.網路的形式
書籍是一種非連線、非對話式的單向媒介,將思想固定在紙張上,使思想論證必須以長篇形式呈現;網路化知識則沒有形狀與固定形式,論證能以自然的長度呈現,主題隨時能交錯連結,這樣「糾混」的網路也許更能準確反映這個世界。

第七章 太多科學了
十七世紀,培根將「知識」定義為建立於事實之上的理論;二十一世紀,網際網路正以相同的幅度重新定義科學知識。網路化的科學巨大到無法讓人知曉全貌、永遠針鋒相對,而且沒有定論,如此反而更接近科學家看待科學的方式。

第八章 聰明的網路式決策
當採用舊時階級式決策方式的企業愈來愈無法與網際網路切割之時,就算決策者本身沒有清楚意識到,其決策方式也會開始具有網路的特性。網路化知識遠遠超越單一人能掌握的範圍,若要做出最有智慧的決定,必須利用網路的力量。

第九章 建立知識的新架構
儘管身處知識的危機中,但網際網路降低了阻礙,改變了知識的根本架構,也改變了我們面對世界的方式。網路化的知識,讓我們更接近知識的真相。

↑↑↑↑↑↑↑

當我在讀第一章時,一開始就提到我所熟悉的三角化的知識,那種資料–資訊–知識–智慧(DIKW)的模式。也開始討論我們處在資訊過載的生活模式,更提到了過濾到最前面,那種我說的資訊過濾的問題。現在有了新的知識制度,其樣貌是:

  • 寬廣
  • 無界線
  • 平民主義
  • 擁有「異類」資格
  • 不定

我想繼續讀會很有趣,你不妨也拿一本來看看。

感謝你看到這裡,很快就可以離開了,但最好的獎勵行動就是按一下幫我分享或留言,感恩喔~

點我分享到Facebook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