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人的小世界的歌利亞

6個人的小世界中的第9章 創新、適應和恢復的豐田─愛新危機,作者比喻這個危機是歌利亞,很多時間我們都是聽到大衛的故事,沒有想到作者把其事件當成小石子,豐田差點是歌利亞了,很有趣的聖經故事引用。

好了,我們現在來看看六個人的小世界CH9 Part.1 By懷文這裡的轉載:

  1. 豐田─愛新危機

  1. 豐田集團

  • 集團由兩百多家公司組成

  • 集團內所有公司「徹底的」實踐豐田生產系統(一種日本企業普遍遵行的製造與設計流程協定)

  • 集團內所有公司合作關係非常密切,包括定期相互交流人員、智慧財產 等,甚至利用自己的工時與資源相互幫忙,就連互相競標豐田訂單的對手也不例外,且不需要任何合約或書面記錄。

  1. 愛新公司

  • 豐田P閥門(一種煞車零件)唯一供應商

  • 效率考量,生產線集中至一家廠房

  1. 危機的發生

  • 廠房發生火災,重建需要兩個月的時間,但豐田為了保持本身彈性,只有兩天庫存

  • 少了P閥門,產品就無法順利出貨,因此影響不只豐田本身,還包括所有零件商及員工

  1. 危機的化解

  • 大火尚未撲滅時,愛新員工已經著手審慎評估災害,並擬定該採取的步驟,發出危機事故通告

  • 集團內公司接到危機通告時,立即有反應,並且自行協調重建工作事宜

  • 雖然參與重建工作的廠商都缺乏製造P閥門之經驗,但由於同步工程本是例行之事,因此能更快速的完成重建工作

  • 公司之間利用原本就已建立之網路關係,加速了情報的流通

  • 每家公司皆重新安排生產優先次序,並組合彼此資源完成重建工作

  • 在幾乎沒有愛新與豐田直接干預之下,三天內完成重建

  1. 社會網路議題

    • 跳電事件形成的大災難、文化流行的變遷等,一般人不容易了解始末發展

    • 透過學者對豐田危機的事件報告書,我們可以了解整個事件的發展情況→組織中之資源配置、問題解決能力等與其架構是否有任何關聯?

  1. 組織相關議題

  1. 市場與分層管理

  • 勞力分工原則:學習曲線效果帶來專業化效益─階層組織為產業組織最佳型態

  • 作者將組織分成「階層」與「市場」

    1. 公司都為階層組織架構;市場發生於公司與公司之間

    2. 若一家公司能有效操控另一家公司,便以併購方式收場,成為更大的階層式組織;若一家公司管理成本過高,其中一個部門可能會獨立出去→不論何種情況,公司都維持階層性架構,只是規模數量不同

  1. 產業分隔理論

  • 公司理論是既成事實後才出現,階層架構並非唯一成功之產業模式

  • 組織型態的興起是為了解決問題,面對組織型態演進過程中,某一個時間(分隔點),世人會面對某普遍性的問題,而必須在幾個互相競爭的解決方案中做抉擇,選擇一旦確定,勝者便會全然盤據當代思想,讓世人忘記還有其他替代方案

  • 第一次產業分隔

  1. 工業革命時

  2. 廠商追求快速生產廉價產品

  3. 高度專門化的生產線淘汰過去高度手工藝的生產系統,且幾乎所有公司都採階層式管理方式

  • 第二次產業分隔

  1. 七○年代之後,環境變化快速,且不明確

  2. 廠商追求彈性與適應能力

  3. 將資本投入在多功能機器技巧精湛的工人,製造小量但範圍寬廣的系列產品

  1. 模糊不清的局面

  1. 組織內員工一開始不確定自己要做些什麼→以一般概念開始,逐步修正

  2. 環境不明確,工作複雜性提高→工作重新切割、資源重新分配、一連串解決問題的活動

  3. 每個人都擁有「某部份」問題解決資訊,但卻沒有一個人可以了解所有的問題與解決方案→必須有足夠與多元的參與組合才能辨別複雜的因果關係

  1. 社會網路與組織

  1. 個體的連結會造成全面性的結果

Ex:在前述豐田case中,平時不同子公司間人員互動交流,使組織連結路徑變短,讓危機發生時能更有效率的進行溝通。

  1. 面對各種問題的發生,網路如何發揮其功能?

今天副總跟我們開會討論一些事務,聊到我們最近有看什麼書,我就分享了剛看完6個人的小世界,不過他對中譯的書有時很感冒,所以對這本書也沒什麼感覺就是了,好吧,希望有空可以再跟他多聊聊。

感謝你看到這裡,很快就可以離開了,但最好的獎勵行動就是按一下幫我分享或留言,感恩喔~

點我分享到Facebook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