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æs修整的過程

維基:雙峰塔,452m

這是建築的永恆之道的第24章修整的過程,前言這樣寫『接著,一些建造的行為,每一個用來修整和擴大以前行為的成果,將緩慢地產生一個比任何單個行為所能產生的更大、更複雜的整體。』全文可以從建筑的永恒之道——第二十四章  修整的过程讀取本文不贅述。

現在我們知道了,建造的單一行為是怎樣進行的。我們知道了,任何一個人可以為自己設計建築,任何一組人也可以同樣為自己設計建築。而且我們知道了,建造者是怎樣用木樁在地上作標記來完成一個將合產生統一有機整體的建造過程的。

現在我們將看到,一些連續的建造行為將如何通過確保每一行為改善以前行為的秩序,逐漸地產生一個甚至更連貫、更複雜的整體的。

沒有哪個建築是永遠完美的。

因此,有必要根據實際發生在那裡的真實事件隨時改變建築。

比如,假定,你住房的某個角落不像你所喜歡的那樣富有生氣。

或者假定你已建造了一個小實驗樓。

如此建造,你會看到建築各部分將是多麼豐富多彩!

每一建造行為分化了一部分空間,緊接著就需要更進一步的建造行為,進一步分化空間,使之更趨完整。

當東西被第一次建造,局部之間常常留有未成為整體的縫隙。

但這些裂縫必須修整,並且必須做得像它們邊上各部分一樣完整。

這遠遠超越了通常的修整概念。

在這種新的意義上,當我們修整某一東西時,我們指的是我們在轉換它,新的整體將誕生。誠然,正在修整的全部整體在修整之後將成為另一個整體。

在這種框架中,我們對於一系列建造行為產生一個整體的過程有了全新的看法。

為了看清楚起見,讓我們想像在某個地方有一個隨時間增長的建築群體。

每個住房從一個小的起點—— 僅僅是一個一端有個放床的凹室,一端有個廚台的家庭廚房開始。

當建築達到成熟時,增長物變得小些了。

而且與此同時,所有住宅開始共同產生限定組團的更大的模式。

慢慢地,每個層次,整體的安排變得非常嚴密,以致整體之間沒有縫隙了:各個局部,兩個局部之間的各個部分都是整體的了。

於是,若干住宅既作為一組,又分別作為個體,從一些個別的小行為的逐漸成長中,得到了它們的形態。

第19章,我闡明了凡有機整體只能由分化的過程產生。

現在我們看到,有一個產生同樣的結果,卻逐漸起作用的第二種的補充的過程。

這一過程,像簡單的分化過程一樣,能夠形成整體,其中各個局部的形狀依據其位置而被塑成。

但這一過程還更有力:因為它可以形成更大、更複雜的建築組群。

而這一過程更有力,首先是因為它不留下錯誤:因為縫隙得以彌補。小東西的錯誤逐漸地被校正,而後,整體變得非常平滑、鬆弛,以致它看來好像一直存在在那裡。它天衣無縫,它只是自在地與時永存。』

所以修整有點像是悔改的原則運用,把所犯下的錯誤給彌補,這樣就可以完美,也能達成永恆,任何人都可以自行選擇要不要悔改,就像前面說的每個人都可以自行設計建築,嗯,但或許我們不熟悉,所以有時後會怕了,就不前進了,前方還是有美景,值得努力去看看。

感謝你看到這裡,很快就可以離開了,但最好的獎勵行動就是按一下幫我分享或留言,感恩喔~

點我分享到Facebook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