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練習不抱怨:我的21天不抱怨挑戰,選擇幸福的未來中【第二部分】過程中的收穫→03 選擇幸福的一節,在嬰兒與母親448期中有一樣的內容,ㄚ琪引用於下:
我想到哈佛心理學名教授,同時也是暢銷書《快樂為什麼不幸福》的作者丹尼爾•吉伯特(Daniel Gilbert),以樂透大獎得主為對象所做的一個知名研究。內容指出,樂透得主在一年之後幸福或不幸福的程度,與改變他們人生的頭彩開獎之前並無不同。本研究值得注意的地方,在於那毫無改變的「幸福程度」,也同樣適用於遭逢重大不幸的情況,尤其是在成為半身不遂的人身上。
總而言之,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每個曾經遭遇喜訊或噩耗的人,都和事發前一樣幸福。無論「外在」情況是福是禍,都不再有任何影響,當事人對於現狀的滿足或不滿,完全和從前一樣。這項研究告訴我們,幸福與否並不是取決於我們的處境。無論你是富有或潦倒、健康或病痛、有工作或沒工作,這些都和個人的幸福無關,真正有關的是,我們選擇「接受」這些情況的態度:是淡定、樂觀、積極、堅決,還是選擇消沉、緊張或委屈。
幸福的程度也取決於我們選擇專注的重點,羅杭•古內爾在這本書的序言中說:「你會放大自己專注的東西。」所傳達的也是一樣的道理。我們可以選擇讓煩惱和問題佔據自己的生活,也可以選擇放慢步調,品味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無論處境為何,我們都能夠汲取幸福,為幸福保留更多的位置,然後享受此時此地的幸福。
或者我們也可以卯起來抱怨、嘆氣、懊惱、叫嚷……但這對於改善處境、提升幸福,完全無濟於事。不必期待處境終將否亟泰來,因為幸福最終仍是來自我們看待日常細微事物的態度。不妨放緩腳步享受陽光,享受晨醒時的鳥鳴,還有周遭親友的關愛,以及在工作上一展長才的機會。
作者克莉斯汀.勒維齊引用快樂為什麼不幸福的一些內容來支持她的幸福跟富有或潦倒、健康或病痛、有工作或沒工作都沒有關係,一些人常常想借由賭博或是樂透來贏錢,以為這樣生活可以變好,那就會幸福,但是透過丹尼爾•吉伯特的研究發現並不盡然,當我讀到此,我才知道幸福取決於自己的選擇,這不就跟使徒羅拔‧海爾斯在2006年5月的利阿賀拿中「自己採取行動:選擇權的恩賜與祝福」這篇演講提到的「正義地行使選擇權能使光驅散黑暗,讓我們過幸福快樂的生活。」,確實沒錯,我要見證這樣做確實能讓我們獲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