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富翁的物種源始:有錢人的起源與進化的第一章偽物種的形成 多少錢才算有錢裡有這一節,一開頭就提到奧地利動物學家羅倫茲(Konrad Lorenz,1903-1989)說過「文化上的偽物種形成」(cultural pseudo-speciation)。這個過程,我認為就是作者在相對的匱乏、美妙的孤立、金融怪物中提的過程,「也就是,一群群的人把自己劃分成明顯有別的社會單元,幾乎像是不同的物種,並且建立起障礙以防堵其他人群。」…羅倫茲本人出身富裕的家庭,他自己的「偽物種形成」經驗便是從上層社會階級的行為著眼:「每當我遇見說話有維也納蕭頓高校(Schotten-Gymnasium)那種很勢利眼的鼻音腔調的人,會忍不住受他吸引;我也會莫名其妙地信任他…」(見羅倫茲著《論侵犯行為》(On Aggression,1966)。
芝加哥經濟學家范伯倫(Thorstein Veblen,1857-1929)在《有閒階級論》(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之中述及有錢人的行為,主要是從「招搖式的消費」(conspicuous consumption)的角度而論。事實上,故作不炫耀的消費行為往往更能吸引人注意。
作者還舉例這就像是孔雀的「鳴衝」(hoot-dash)行為,所有物種的標緻雌性都熟悉這種舉動,雖然各個物種做出來的略有不同。
所以有錢人的不炫耀訊號是他們善用的一種意涵極為細膩的語言。
另外這一結的一些話表現了羅倫茲說的「偽物種形成的黑暗面」,指的是一種把外人視為無關緊要、無知愚笨、比人類低等的傾向,這種傾向是完全合乎常情的。…原住民社群也會含蓄地這麼做。
這種炫耀行為在作者看來是合乎常情的,我們其實不用再大驚小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