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的頂部與底部

這是在專注的力量第3章 注意力的頂部與底部,在很多網站的介紹中這個目錄被錯值為「注意頂部與底部」,不知道你有沒注意到。

好了,一開頭是這樣寫的:

十九世紀的法國數學家昂利.龐加萊(Henri Poincare)寫道:「我將我的注意力轉去研究一些算術問題,顯然不太成功。失敗讓我感到厭惡,於是去海邊消磨幾天。」一天早晨,當龐加萊走在海邊的懸崖上時,一個深具洞察力的念頭突然向他襲來:「不確定的三元二次方程式的算術轉換式,與非歐幾里德(non-Euclidian)幾何學是一樣的。」

這種「靈光一閃」的方式我也常常經驗著,姑且我它解讀成來自聖靈的感覺好了。作者丹尼爾.高曼則解讀成「裡意識」(back-of-the-mind)的注意力,並說這種注意力通常是在出乎意料之時,來到專注的中心。這種突破,丹尼爾這樣解釋:「大部分的神經線路位於我們大腦較低層的皮質下(subcortical)神經迴路中,但它透過通知大腦最頂端的新皮質(neocortex),努力由下而上進入知覺。」這是很玄的東西…我們繼續看下去。

『「由下而上」(bottom-up)已成為認知科學中大腦較底層神經機制運作的術語。』這句話有個註解,『有些認知科學家稱呼這些系統為分開的「心」(mind)。在作者的《SQ-I-You 共融的社會智能》(Social Intelligence: The New Science of Human Relationships)一書裡,他將這種「由上而下」的系統稱為「高路」(high road),將「由下而上」稱為「低路」(low road)。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在《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中的用語是「系統一」(system 1)與「系統二」(system 2),他稱之為「闡述的虛構」(expository ficitions)。這很難一直用下去,就像《帶帽子的貓》(The Cat in the Hat)裡的「Thing One」與「Thing Two」一樣。所以人們愈是深入探究神經線路,「上」與「下」的稱呼就愈無法讓人滿意;但這兩個用語還算堪用。』

這種機制跟聖靈的感覺差異何在,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感謝你看到這裡,很快就可以離開了,但最好的獎勵行動就是按一下幫我分享或留言,感恩喔~

點我分享到Facebook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