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工具牽著走

這是在一座小行星的新飲食方式裡的第11章行向無邊希望中的第三個解放觀念,讓工具各司其職,開發人的悟性中的一個章節,作者提到人因為喜歡製作並使用工具,必然會認為生物工程食物等新工具能夠拯救人類,也因此經常忘記應該讓工具信守本分,卻反而讓工具牽著鼻子走。

作者也提到市場制度也是工具,不過卻成了專制暴君。1987年作者訪大陸時聽到「市場制度是條光明大道,讓人人富有!」反諷毛澤東時的宣傳。

開放市場並淡化政府角色的全球化是個專門術語,外交事務專欄作家湯瑪斯.傅立曼在《了解全球化—凌志汽車與橄欖樹》一書中,將全球化的力量做了一番闡釋;他說,獅子的首要任務是捕捉獵物,因此羚羊只得快跑以求逃過一劫,「全球化的道理也是一樣。」每個人都要不斷地跑,只是「並非每個人都跑得夠快。」

即將於今年終止個人網頁的TG其網址www.tglin.idv.tw將在今年九月到期,他有一篇《一座小行星的新飲食方式》讀後感,提到很多關於全球化的感覺,為避免大家以後看不到,ㄚ琪全部複製於下:

近幾年來的國際經濟議題,似乎總是脫離不了「全球化」這個新興名詞。而國內媒體並不十分深入探討這個名詞所代表的真正意義,追隨美國大資本家所代表的「主流觀點」,將「全球化」與「未來世界的美麗與繁榮願景」畫上等號;而歐洲各地不斷風起雲湧的「反全球化運動」,似乎都成了一群破壞體制的年輕激進者了。

先前 TG 只得到國內封閉空氣培育出來的認知,只對這些名詞有一點點概念;加上國內對此一議題的傳統上,必定與政客們的執政利益相關,於是個人所得到的認識,或多或少也有些偏頗。在讀完這本由美國作家「法蘭西絲.拉佩(Frances Moore Lappe)」的新書《一座小行星的新飲食方式》(大塊文化出版、陳正芬譯)之後,突然對我們這個世界的運作現象,感到一股森冷的寒意。為何這種牽涉到全體人類生存大事,從來就不是知識界討論的主題?

TG 知道過去曾經轟動一時的「綠色革命」——以新的混生種子與化學農業,來增加單位面積穀物的產量,這麼一種「科技造福人類」的美麗故事,它的後頭竟然是更多的悲劇︰不僅人民的飢餓情況毫無改善,還使得更多農民染病、貧困、破產、自殺……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據作者本人實地跑過幾個現場(巴西、孟加拉、印度、肯亞、法國……)之後,再根據冷冰冰的數據發現,從三十年前開始提出的「糧食短缺」的口號,從來就沒有真的成真。(岔個題,當時的知識份子,如寫科幻小說成名的艾西莫夫,就不斷地在書中強調這個觀點)換句話說,全世界的糧食從來就沒有「不足」,真正還會造成饑荒的現象,根本上是「分配上」的問題。一味地要求農產品「產量」的增加,對人民脫離貧窮和飢餓是一點關聯都沒有的。

這種現象看似矛盾,但確實存在。其原因錯綜複雜,但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農業工業化」的後果。也就是說,以美國大企業主導的活動,讓農業再也不是「種地養生」這種單純的供需關係,而是把農業當成工業生產的方式,投入大量資本、使用各種生產原料與工具、強調「出貨速度」和「產量」。這麼一來,使得美國本土的「農夫」再也不是「農夫」(連職業欄都取消這個名稱),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猶如工廠老闆的「農莊主人」。這麼一來,小型自營的家庭農業,根本就沒有存活的空間。

原本是一種供需關係的競爭,再套上了「全球化」這麼一個冠冕堂皇的光環,來為他們的道德掠奪「解套」,現代資本家承襲上個世紀的殖民地經濟農業,讓一些貧窮國家更加地貧窮。比如說,巴西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咖啡豆輸出國,理論上說,她應該是一個十分「富裕」的國家,但巴西每年卻有上萬名兒童餓死!原因在於「咖啡」養不飽人民;政府以及地主將耕地用來栽種咖啡,而不是養活人民的穀物,然後將這些屬於「奢侈品」的作物輸出到歐美等先進國家。有錢有閒的人享受香醇的咖啡,跨國企業與政府賺滿了荷包,留下每天辛苦工作又填不飽肚子的國內民眾……用這種觀點來看,「全球化」根本是資本家吃人不吐骨頭的法寶。

另一方面,所謂基因改造食品(GMO),也趁著這波風潮,不只剝削了人類,還剝奪了這座行星的健康。在印度旁遮普,作者見到了跨國生技公司打入當地農業界,藉由提供新型穀物的種子,說服當地農民改種這類具有「高產量」價值的作物,並搭配上化學農藥和肥料。由於這類作物的種子是「註冊」過的、美國總公司擁有「智慧財產權」的,於是印度農夫只得不斷地向公司購買種子;過了一段時間之後,農民發現他們根本無法再負擔高額的肥料和農藥,而土地也早被化學農法污染了,使得農民破產。另一方面,污染的土地、水源也難以回復了。

讀到一連串怵目驚心的田野調查紀錄,TG 才總算對這幾年來的許多事件,有了更進一步的體認。誠然作者本人有一定的取材偏好,但她所舉出的例證卻絕對不能以「陰謀」來將其污名化。為何美國如此不餘遺力地推動「全球化」運動?為何智慧財產權弄得人際關係永遠只有利益?為何大企業寧願砸下大錢解讀生物基因?為何世界上許多貧困的國家仍有傲人的農業輸出?「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似乎都要向全世界百分之一的大資本家來給大家一個解答。

本書不光只是批刺跨國企業家的惡行,也介紹與提出了許多可行的新方法。作者所謂的「生活民主」,就是要人民自己實現自己正義的作法,而不是盲目地聽從大官、有錢人、專家的指示;更何況,許多專家的背景絕對稱不上「清白」。TG 手上有一本《科學人》雜誌第卅一期(2004 年 9 月號),裡頭一篇《量身訂做新稻米》的專文,就是由兩位「先正達公司(Sygenta)」的遺傳學家所撰寫的;而「先正達」正是造成印度與肯亞農民落入「惡性貧困循環」的元凶。

TG 本人蠻認同作者提到的一個觀念︰「我影響故我在。」意思是說,人的價值並不在於賺到多少錢、能夠消費到多少的物品,而是能夠貢獻多少影響。從十多年前開始蓬勃發展的網路,放眼望去,有多少使用者是「不求報償」地提供自己能夠貢獻的小小資訊,並且以此為樂。所以作者所採訪、所實行、所建議的許多方法,如無農地運動、小額低利借貸、自然有機栽種、校園農場與合作社等等,都是從這個方面出發。也就是說,人和人之間再也不是錙銖必較、唯利是圖,而是大家願意合作分享、與大自然和諧相處。聽來好像原版的理想「共產主義」吧?

TG 不禁慨嘆,新一個世代的、由美國所主導的全球化「資本主義」,似乎正重複一百多年前的繁榮假象。天曉得這種經濟生活的不平等,到頭來又會產生什麼要的全球劇變……

全球化是個很耳熟能詳的名詞,但是我們很少人可以做到,只有少數一些廠商可以做到,但是福或是禍,作者很清楚地說明在食物題上,很多是錯誤的。

我自認對全球化不是很懂,所以我們家就每年去國外旅遊看看外面的情形是怎樣,但或許從湯瑪斯.傅立曼的《了解全球化—凌志汽車與橄欖樹》,你可以更多了解全球化是怎麼一回事。

感謝你看到這裡,很快就可以離開了,但最好的獎勵行動就是按一下幫我分享或留言,感恩喔~

點我分享到Facebook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