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練習照顧自己:當我們為自己負起責任,就能真正放手,做自己

每一天練習照顧自己:當我們為自己負起責任,就能真正放手,做自己

ㄚ琪的身邊一直有很多為憂鬱所苦的朋友,有的已經嚴重到我們說的憂鬱症,有的是患了躁鬱症,有的更嚴重的有思覺失調的,雖然從氣的樂章學到「憂鬱症也是同樣的道理。憂鬱症吃西藥,只是把頭部的循環給弄小、弄麻木了,因此,就沒有力氣胡思亂想,久了,頭部的循環不好,就要出別的毛病了。」從這些人的經驗看來,王唯工教授說的真有根據,但這些朋友似乎也無法脫離這樣的束縛去尋求昂貴的中醫治療,ㄚ琪想到的也只能從平日飲食及心理調置來協助了,平日飲食我不想多說,心理調置這個層面,我也博覽了很多書籍,似乎都很有幫助,這一次拿到每一天練習照顧自己:當我們為自己負起責任,就能真正放手,做自己這本書,開頭的第一個章節「放下」,我就認為是絕大多數為憂所苦的工友們都應好好讀一讀的書了。

《每一天,都是放手的練習》作者代表之作
銷售超過800萬冊

  這是你的人生,
你要讓自己的人生好過一些。

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人,其實不是他人,而是我們自己。

常常,我們覺得別人沒把我們當回事,那是因為我們也沒有把自己當回事。

當我們全心全意都關注在他人身上,擔憂著,想要解決別人的問題,便會抽離自我,與自我失去聯繫。

而我們卻忘了人生最重要、也最常忽略的責任,就是照顧自己,讓自己好過一點。

放下對他人執著,讓他人做自己,讓他人自由,我們也就讓自己自由,才能真的關注自己,活出自我。

別再以他人為生命重心,別再從他人身上尋找快樂。
因為我們的幸福與快樂並非源自於他人,而是出自於自己。

別再從他人身上尋求認同與肯定,也別再藉由他人來衡量自我的價值。
因為我們來到這世上的目的並非迎合他人的期待。我們的人生也不屬於他人。

我們能仰賴自己,我們能做出決定。或許他人一直不在身邊,但我們可以在自己身邊。

本書作者以自身的經歷與對人生的省思,來告訴讀者,我們在人生中最終無法逃避的,就是我們得自己負責照顧自己。

作者在書中列出許多寶貴的建議與練習,鼓勵讀者藉由放下執著、讓自己自由、不再當受害者、擺脫依賴、活出自己的人生、跟自己談戀愛、處理怒氣、設定自己的目標、順應自己的感覺、學會生活學會愛,勇敢地做自己,給自己所需要的,忠於自己,生命中很多的情況都會神奇地轉好。

現在,就跟自己承諾,我們永遠會在自己身邊。不管人生帶來的是什麼,我們都能面對。

給自己一個擁抱,給自己無盡的忠誠,讓我們開始照顧自己,負責任地過好自己選擇的人生,也讓別人依自己的選擇過生活。

不論發生什麼,都不要停止照顧自己。我們值得的。

本書特點

★《每一天,都是放手的練習》作者最重要代表作
★全美心理諮商師、心理治療師推薦
★美國亞馬遜心靈勵志類排行榜第一名、紐約時報暢銷書
★超過八百萬的讀者認為本書讓自己從人生谷底翻身
★書中涵蓋許多建議,幫助讀者面對人生的各種狀況
★每章附有練習活動,可以幫助讀者練習與檢視
★附有檢視表,可以加以評估自己的狀況。
★有案例說明,清楚易懂。

名人推薦

林蕙瑛(東吳大學心理系兼任副教授、資深婚姻與家庭協談師)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佳家人際智能開發心理治療所所長)
夏惠汶(開平餐飲學校創辦人、台北市教育會理事長)
紀惠容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
許皓宜(諮商心理學博士)
楊聰財(楊聰才身心診所院長)
謝文宜(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副教授)

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碧緹了解如溺水者無助的感覺,她對那些還在掙扎的人感同身受,為他們丟出了一條救生索。──《時代雜誌》

我的諮商師推薦我這本書,剛開始我很不情願,但當最後沒辦法拿起來看時,我很高興自己看了這本書。我終於了解自己被困在無法讓人成長與滿足的操控行為中。這本書完全改變了我和男友的關係,我現在會為自己或他人做什麼是我想要這麼做,而不是我想要討好別人。──美國讀者Whitney Kieser

我是一名諮商師,我推薦這本書給我的病人,他們都正努力地想從人生中所受的傷害走出來。──美國讀者Free

這本書是我的諮商師推薦給我的,讓我大開眼界,而且看到自己應該做的一些改變。我做了一些改變,那對我可是非同小可。──美國讀者Carson

如果你準備好要誠實地檢視自己,而且希望自己做的事情決定都是出於自己的抉擇,那麼這本書非常有用。──美國讀者mcpspam

這是一本每個人都該讀讀的書,可以讓人看到是哪些不健康的行為讓我們無法過一個真實、忠於自我的人生。非常實用,而且很多句子我都畫起來,讓自己可以記得,並且提醒自己!這本書真的幫助我從痛苦中走出來。──美國讀者researcher

這本書提供了非常寶貴的方法,幫助我們學會如何愛自己、在愛中放手,並且接受現實。──美國讀者Rayne

這本書裡有很多實用的案例與提示,可以運用到我們每天的生活中。作者的文字淺顯易懂,那些提示幾乎立刻就能用在生活上與人與人的關係中。對於需要學習如何不要那麼依附別人、希望自己更獨立的人非常有幫助。──美國讀者book_lover22l

這本書會讓你更瞭解什麼是控制他人的行為,以及如何放手。──美國讀者Rosa

我是71歲的男性讀者,雖然這本書是一位女性所寫,但男性讀者也很容易可以體會。讀完這本書,我覺得肩頭的重擔終於可以放下,第二天就見到正面的效果,事實上,每個認識我的人都發現,我看起來放鬆多了,也快樂多了,這都要歸功於這本書。──美國讀者Richard G. Berry

我每天讀這本書,比那些冥想的書更有幫助。──美國讀者Carol

我的人生一團糟,跌到了谷底,直到我讀到這本書,我的生命才開始改變。這本書回答了我所有的疑問,讓我重新徹底檢視自己與自己的處境,而且評估自己到底病得多嚴重。是的,我是在兩性關係中生病的那一方。
希望這本書可以幫助你,不論你的處境為何,也希望你可以再次作自己人生的主人。你要學會如何照顧自己。你是值得被愛,要學會如何接受一段健康的兩性關係所帶來的幸福。──美國讀者Peter Cannice

如果你發現自己總是在照顧別人,也就是覺得或認為自己要為別人負責任,覺得自己有義務要幫別人解決他們的問題,覺得付出卻沒有人感謝你,覺得被利用,或者在你的生命中跟他人的界線不清,覺得自己溝通不良,或者自我價值低落,請讀這本書,你會了解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 ──美國讀者Heather

這本書拯救了我、甚至我的人生。我曾試著每天「修復」我的世界,但每次都是痛苦。當我已完全失去希望、信任和愛時,我朋友推薦這本書給我。我本來很懷疑,想又是一本DIY教你修復自己那個脫序生活的書,但我讀完茅塞頓開,第一次我了解自己的行為是如何導致自己一次又一次傷心和沮喪。書中的敘述完全一針見血,我到處看到自己符合的徵兆。我不免覺得害怕,但也覺得振奮,因為我知道自己不是唯一一個,而且也知道如何尋求幫助。這本書幫助我走過人生的低潮。每當我想要面對現實,想要想到的是自己,而不是別人,我就會打開這本書,讓這本書療癒我。 ──美國讀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梅樂蒂.碧緹(Melody Beattie)

1948年生於明尼蘇達州,曾做過記者、自由撰稿作家。1986年她開始有出書的想法,遭到20家出版社拒絕之後,終於找到伯樂,並於隔年出版後,讓她成為美國最受歡迎的心靈勵志作家。她的這本成名作即為《每一天練習照顧自己》,目前已銷售超過八百萬本,翻譯成十餘種語言,直到今日仍十分暢銷。而她的另一代表作,《每一天,都是放手的練習》在台灣亦成為各大書店排行榜暢銷書。

碧緹之所以受到數百萬讀者的信任,相信她睿智的話語與指引,是因為她曾親身體驗過他們正在經歷的痛苦。她這一生中,遭遇過遺棄、綁架、性侵、酗酒、嗑藥、離婚,喪子。透過自己的生命經驗和生活的感想,她深入淺出寫下如何勇於突破的信念和哲學,因為她深刻了解被拋棄的感覺,知道怎樣幫助那些還在痛苦中載浮載沉的人。

在過去27年裡,碧緹已出版18本書,除本書與《每一天,都是放手的練習》之外,還包括《旅行讓感覺更好》、《珍愛》、《超越共依存症》、《悲傷俱樂部》、《愛我,就不要控制我》等,另外在報章雜誌發表過數百篇文章,並常上「歐普拉秀」等許多電視節目,時代雜誌與People等亦常常專訪她。她也常在全球各地演講。目前她定居在南加州。

目錄

作者的話
PART 1 照顧自己的基本概念
放下
別總是聞風即動
讓自己自由
不再當受害者
擺脫依附
活出自己人生
與自己談戀愛
學習接受的藝術
去感覺自己的感受
憤怒
沒錯,你可以思考
設定自己的目標
溝通
其他重點
學會生活,重新去愛PART2 故事
潔西卡的故事
其他故事PART3 什麼是共同依賴
共同依賴
共同依賴特質

後記一
後記二
推薦文

上面有遠流提供的影片簡介,博客來的內容連載摘錄自PART 1 照顧自己的基本概念→擺脫依附→不管人生帶來的是什麼,我們都能面對這一節的內容,我認為以下作者列舉出對於擺脫依賴可能有幫助的方法,真的很有幫助的感覺:

  1. 盡可能告別童年發生過的事情。發洩悲傷。有自己的觀點。想想我們童年發生的事情,是如何影響現在的自己。
  2. 培育和寶貝我們內在那個害怕、脆弱又有需要的小孩。無論我們是多麼自給自足,這個小孩永遠不會全然消失。壓力可能會讓這個小孩哭喊嚷嚷。雖然沒有去刺激,這小孩可能在不經意時,突然冒出來,要人關心。
  3. 別再從他人身上找尋快樂。我們快樂與幸福的泉源並非來自其他人,而是在於自己。學習以自己為生活中心。
  4. 我們能學習仰賴自己。或許他人一直不在身旁,但我們能開始在自己身旁。
  5. 我們也能仰賴神。祂一直都在,且很關心。我們精神上的信念能提供我們強烈的安定感。
  6. 努力「擺脫依附」。開始檢視我們是如何在情緒與經濟上依賴別人。

讓ㄚ琪看到第5點再分享更詳細的內容:

讓我說明一下這點。我住的社區很偏僻,有天晚上必須走到家後面的小巷,才能到車上。我要老公從二樓窗戶留意我是否平安,他也答應。當我穿越後院,遠離家的安全範圍,獨自進入暗夜時,便開始感到害怕。我轉身望向房子,看到老公在窗邊,他就在那看著我,一直待著。剛才的恐懼頓時消失,我感到寬慰又安全。

這讓我想到相信上天,得知祂總會看著我的人生,讓我也同樣覺得寬慰與安全。我努力指望的就是這種安全感。

有些人開始相信上天已經背離我們。我們有這麼多痛苦,這麼多祈求都沒得到回應,有時可能長期都會哭喊:「上天去了哪裡?祂為何不在?為何讓這樣的事情發生?為何不願幫忙?為何要拋棄我?」

上天並未拋棄我們,是我們拋棄自己。祂一直都在,也十分關心。但祂期望我們能與祂一起照顧我們自己。

就像利阿賀拿2014年10月水面上這篇文章作者那樣,他也是從仰賴神獲得解救,十二使徒定額組傑佛瑞‧賀倫長老2013年11月的「好像破碎的器皿」演講,提到這個器皿是在那位神聖窯匠的手中。破碎的心靈可以復原,就像破碎的骨頭和破碎的心可以被治癒一樣。工友們需要有信心,真的上天並未拋棄我們,只要我們願意放下過去執著的地方,我想問題或將可以解決。

感謝你看到這裡,很快就可以離開了,但最好的獎勵行動就是按一下幫我分享或留言,感恩喔~

點我分享到Facebook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