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座小行星的新飲食方式裡的第11章行向無邊希望這個章節裡,提到五種解放觀念,幫助我們找到自己的路:
- 揚棄對匱乏的恐懼,領悟富裕:
- 看見富裕的榮景
- 大自然要教導人類什麼
- 學海無涯
- 對曲解一笑置之,傾聽自己的聲音:作者跟女兒安娜領悟到,人性並不是固定被侷限在媒體塑造的扭曲形體中,,反倒充滿著各種可能性。因此,當保羅.奧利克(Paul Ehrlich)在1969年所著的《人口爆炸》(The Population Bomb)中,提到人不只有一種天性時,我們感到相當高興。他在近作《人性》(Human Natures)中提到,人能夠做出各式各樣的行為—從「你死我活」到「推己及人」– 關鍵則在身處的環境。
- 向歷史學習,別向可憐兮兮的「公民權」看齊
- 讓工具各司其職,開發人的悟性
- 別讓工具牽著走
- 捨棄分解的方式,從大處著眼
- 從大處著眼,「見樹又見林」
- 掙脫「主義」的枷鎖,走自己的路
- 重新值入
- 見到下個山頭
- 開闊的心量、無限的勇氣
- 從獅子身上學習
我是在這裡看到人性這本書而感到有趣的,搜尋過後知道Human Natures有中文版的書籍上市,書名是人類的演化:基因、文化與人類的未來,在博客來的介紹裡卻也是一直提到人性這個書名的字眼,所以人類的演化這樣的書名可能是為了行銷的考量。
在一個高中數學老師的《導讀》人類的演化(基因、文化與人類的未來)1裡提到『基因控制人類的諸多行為這樣的想法,常因近代基因工程的迅速發展而慢慢根植於我們腦裡…作者想在這本書試著解釋「文化演化」對人性改變的重要』。
如果從這裡再回看法蘭西斯認為人性是跟環境有關的話,那麼對應到的就是文化演化這回事了。
我於是乎翻閱領袖的演講在2013年10月的總會大會演講中,亨利‧艾寧會長的包裹他們的傷處讓我又學習到「我們還有另一個準備工作要做。對他人的痛苦麻木不仁,是人性的一項特點。救主大費周章地闡述祂的贖罪,以及祂將天父所有兒女的痛苦和憂傷攬在身上,使祂得以了解該如何救助他們,原因就在於此。」
或許不管他人死活確實也是一種人性,不過領袖提到了救主贖罪,而我們是否在看到他人的傷處時,是否應該去包裹它們,我這時想到了要去問候一個人。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