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共享,讓社群人脈成為你的貴人

20210909-1

這篇文章轉載於《智慧共享的社群人脈學:如何利用互聯網集思廣益,解決工作、生活、健康、愛情難題,實現夢想?》的前言,雖然現在已經絕版,但是裡面的內容值得大家再次閱讀,所以今天就再閱讀一次前言,想看看是否是在找工作,解決愛情難題是否有幫助。

這個智慧共享的社群人脈學可以說是《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的現在版詮釋!

「現在社群網站幾乎是用來分享生活點滴,但在接下來的十年間,社群網站會幫助你回答與解決複雜問題。」——二○一四年二月四日臉書成立十週年,臉書創辦人 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
狄波拉的兒子李歐發燒跟起疹子,但她不太著急,反正四歲小朋友會生病在所難免,發燒也是家常便飯。那天是星期天,更是母親節,狄波拉完全不想待在候診室,但還是盡責地帶他去看小兒科。
狄波拉在候診室更新臉書動態:「一大早到小兒科報到,真是好一個母親節啊!」醫生診斷後認為是鏈球菌感染,開抗生素給李歐。狄波拉再次更新臉書動態:「還好啦,鏈球菌感染而已。」
幾天後,李歐病情加劇,抗生素不太管用。在他們等待喉部菌種的檢驗報告之際,狄波拉拍下李歐躺在檢查臺上的可憐模樣,發布在塗鴉牆上,再次更新臉書動態:「小寶貝病得更嚴重了,眼睛很腫,體溫很高,盤尼西林沒有用,可能是得到猩紅熱,也可能是玫瑰疹,也可能是……????唉!」
許多人紛紛加油打氣,祝李歐早日康復。隔天她再發了一張李歐的照片,是在家裡拍的,他旁邊擺著心愛的小熊玩偶,她的動態寫說:「更腫了,尤其是眼睛跟下巴那邊,體溫也還是超高,可憐的小寶貝。」
有些人說他可能是過敏,有些人說絕對是猩紅熱,有些人則叫她不要擔心,希望檢查結果趕快出來。大家都盡量給予支持,許多人自己也是為人父母,知道小孩生病卻愛莫能助的感覺有多可怕。
狄波拉發表最後一次貼文過後沒多久,一位在臉書上追蹤她的朋友打電話給她,這個叫做史蒂芬妮的網友不是醫生,只是個媽媽,她跟狄波拉分享說她兒子以前有過相同症狀,最後因為川崎症(Kawasaki disease)住院,而川崎症是一種容易致命的罕見疾病。史蒂芬妮大力勸她說:「你們趕快去醫院,拖愈久愈糟糕。」
狄波拉發現臉書上收到很多私訊,另外兩個網友是小兒科醫師,也提起川崎症,叫她趕快帶李歐去醫院。
一個小時出頭以內,三個不同的人認為李歐有可能罹患這種容易致命的罕見疾病。當時還沒有「智慧共享」(Mindsharing)這個名詞,但狄波拉已經在運用她的線上人脈,善用她的社群網站,結果救了李歐一命。她在一篇網誌說:「當初我有刻意想在臉書上問到答案嗎?並沒有。但潛意識裡,我一定想過也許臉書上的幾百個『朋友』當中臥虎藏龍,會有人知道這個侵襲我孩子的怪病是什麼。」
狄波拉跟他們確認過後,連忙帶李歐就醫,把川崎症的事情告訴小兒科醫師。
醫師怎麼回答呢?他說:「臉書太讚啦!」狄波拉知道她靠發文跟貼照片,促成集思廣益,結果救了她兒子一命。

靠群眾智慧,做出更佳決策

當我們面臨職涯、財務、健康、人際關係、子女教養等課題,總想盡量做出最佳決策。如果我們做每個重要決定時,能獲得世上最聰明的人提供一臂之力,該有多好?這乍聽是天方夜譚,但其實不然。我們每個人都有辦法集結幾百個人的智慧,甚至幾千個人的智慧,而且「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大家集思廣益後比得上任何專業顧問。
做正確決策很難。每當面臨重大關頭,我們很容易受情緒左右,無法做出理性客觀的選擇。任何情緒都會影響決策,即使引起情緒的事件已經過去許久也往往如此。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哈斯商學院行為經濟學家愛德華多.安卓德(Eduardo Andrade)與丹.艾瑞利(Dan Ariely)的研究指出:「微小情緒本身似乎已消失,但仍會對決策造成影響。」這代表我們的決策有可能根本不理性或有缺陷,甚至往往都是如此。他們的研究指出,即使只是微小的情緒事件,也可能化為後來決策時的參考基準,棘手的是,我們自己根本渾然不覺。某人在你開車上班時擋到你的去路,結果好幾個鐘頭以後,你回絕掉籌劃數週的商業提案。你也許再也不會想起被擋到路這件事,但一時之間,對那名駕駛的火大不耐,卻影響到工作決策或私人決定,而你對此一無所知。
當我們訴諸群眾智慧,可以獲得不受我們自己情緒影響的他人意見,當作權衡依據,避免被自己單方面的偏頗想法徹底局限。如果我們學著善用群眾智慧,相信集思廣益的結果,我們能更迅速、容易做出更佳決策。群眾智慧很有威力,我們能靠科技與社群網站善加運用。我的群眾(具體來說,是年輕的以色列行銷學教授安雅.謝皮耶[Aya Shapir])把這股力量稱為「智慧共享」。聽起來類似美國經典影集《星艦迷航記》(Star Trek)裡「瓦肯人的心靈融合」,但其實智慧共享很簡單,那就是善用手頭上現有的工具與科技來取得並分享人類最棒的資源——我們彼此。
只是這種心靈融合並不局限於兩個人之間。
重點在於,當我們共享智慧之際,不是叫別人替我們想主意,而是叫別人跟我們一起想主意。當別人跟我們一起腦力激盪,我們做的決定會好上許多。我不是叫你放棄個人意志,被大家牽著鼻子走,而是靠智慧共享善用「大家的頭腦」(這遠比「個人的頭腦」更強),藉此在職場上走得更順暢,把人際關係經營得更理想,好好實現任何夢想與目標。

無關盲目從眾,講究獨立思考

從小到大,別人都教說最好是由我領導別人,不要被別人領導。大多數人都聽父母講過:「如果你朋友從橋上跳下去,你也要跟著跳嗎?」在現在這個時代與文化下,我們崇尚個人自主,講求獨立思考,不想受他人左右。然而智慧共享的重點在於,我們要以嶄新眼光看待群眾智慧,靠集思廣益來解決問題。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美國專欄作家詹姆斯.索羅維基(James Surowiecki)在《群眾的智慧》(The Wisdom of Crowds)書中表示,有時多數比少數聰明。群眾智慧理論的核心在於,如果你問一群人問題,他們合作得出的答案能媲美專家見解。
智慧共享智慧並不代表盲目從眾,也不代表放棄獨立自主。做決定的不是整個群眾,而是我們自己。只是我們在利用智慧共享之際,能獲得可貴的消息、洞見與知識,大幅增進思維,明顯改善生活。但別誤會了,智慧共享跟「團體迷思」(groupthink)無關。根據團體迷思的定義,各成員會傾向讓自己的觀點與整個團體一致,或是追求和諧與共識勝過追求事實,結果做出錯誤決策。這個共識往往源自成員認為整個團體具有某種價值觀或思維體系,尋求某類「正確」答案,結果團體裡淪為一言堂,缺乏不同聲音,從根本上不鼓勵獨立思考。
然而智慧共享講究的正是獨立思考,大家的想法各形各色,並不預設某種「正確」的決定或結果。只有當你集結一大群人,大家的年齡、背景、興趣與專長等互不相同,提出的想法多元各異,你才能獲得群眾智慧。
智慧共享與團體迷思完全相反。智慧共享強調的是集結所有人(至少是一個龐大社群網絡)的智慧結晶。
群眾智慧是一項有力資產。正如總統向來有顧問智庫團在一旁輔佐,你也能有一群厲害顧問在一旁待命,每當碰到超越個人知識或專業的疑難雜症,就能找他們伸出援手。你會從本書學到如何打造並管理數位關係,領略智慧共享如何在職場與生活上幫你一把,從而讓你幾乎達成任何目標。這不是什麼高深學問,而是以一套很簡單的方式,充分發揮一己社會網路的潛能。正所謂兩顆腦袋勝過一顆腦袋,那如果有五顆腦袋、五十顆腦袋,甚至五千顆腦袋呢?總之,本書會把所需訣竅統統教給你。

跟群眾一起思考,解決萬事

智慧共享是善用「群眾外包」(crowdsourcing)達到集思廣益的目標,藉此解決問題、做出決策、發揮創意,還有替生活創造便利與樂趣。我們不要自己想破腦袋,而是靠網路科技跟一群人共同思考,先是提出問題,接著分析回應,最後靠群眾智慧得出答案。
二○○五年,美國新聞工作者郝傑夫(Jeff Howe)根據「外包」(outsourcing)這個用詞,提出「群眾外包」的概念。外包是把工作交給第三方去做,例如:聘請廣告公司擬定行銷策略。這是很熱門的商業策略,有些公司想專注本業,往往把特定工作外包給專門公司打理。相較之下,群眾外包是指外包給「一大群人」(群眾),而不是外包給特定專家或公司。
維基百科無疑是群眾外包最知名的例子,規模最龐大,從許多方面來看,也是目前最重要的群眾外包成果。維基百科最初的前提假設,是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都能提出可貴知識,因此任何人都能在一個免費線上百科新增或編輯資訊。維基百科的內容包羅萬象,但是否精準可靠呢?一群自願的非專業人士不受監督與指導,漫無章法組織,真有辦法呈現正確資訊給大眾嗎?
二○○五年,《自然》(Nature)期刊刊登一則研究,由專家分析維基百科與《大英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Britannica)的四十二則條目,衡量何者較為準確,結果群眾外包的維基百科幾乎跟專家編撰的《大英百科全書》不相上下:維基百科的每則條目平均有三.九個錯誤,《大英百科全書》的每則條目平均有二.九個錯誤。二○一二年,牛津大學發表另外一個研究,指出維基百科甚至比《大英百科全書》更勝一籌。

難道群眾會變得更聰明嗎?

「群眾集資」(crowdfunding,或譯群眾募資)是群眾外包的另一個例子。群眾集資不是找單一投資人投注大筆資金,而是找一大群人各自投注小額資金,畢竟一百個投資人不是好過一個投資人嗎?那如果有一千萬個投資人呢?雞蛋沒有全擺在同一個籃子裡不是比較安全嗎?
傳統上,需要資金的新創公司會找銀行或創投公司說明點子,設法說服高層投入資金。如今有了群眾集資,創業者能把「不錯」或「沒那麼不錯」(由群眾決定)的點子直接呈現在一大群潛在投資人面前。鵝卵石科技公司(Pebble Technology)投入智慧型手錶的研發工作,目標是讓手錶能跟智慧型手機同步更新,他們上知名群眾集資平臺「Kickstarter」尋求種子資金,起初集資目標是十萬美元,每位出資超過一百一十五美元的投資人日後能以折扣價購買這項產品,結果才短短兩小時就達成目標金額,最終在不到四十天的集資期限內募得一千萬美元。這是目前數一數二成功的集資計畫,吸引到將近七萬名投資人。
維基百科與鵝卵石科技公司都是善用群眾力量的例子,但這類群眾外包很花時間與心力。相較之下,你可以光靠社群網站共享智慧,在日常生活獲得同樣效用強大的可貴資源。你不只可以用臉書和推特打卡、標記同行的友人、分享晚餐內容或發表愛貓的影片,也可以用簡單創新的方式獲得群眾智慧與力量,讓朋友、朋友的朋友,甚至全球各地的人們,跟你一起集思廣益。狄波拉靠群眾智慧救了她兒子一命,無數人正靠智慧共享進行投資、提升職場表現、找到此生摯愛、學習如何教養子女,還有實現看似渺茫的夢想。
這就是智慧共享,而且跟傳統的群眾外包不同,因為外包出去的是思考而非工作——是靠群眾外包協助你做決策。你能靠智慧共享找一大群人跟你一起思考。我要不厭其煩地再說一次:智慧共享不是叫別人替你思考。箇中要點,是善用群眾智慧與群眾力量來做出更聰明的決定。
你也許會問:「我用搜尋引擎查資料,不就算是在利用大家的智慧嗎?」答案是:不對。當你搜尋資料的時候,你並沒有叫大家跟你一起思考,而是靠一套演算法試圖找出相關資訊,結果往往資訊是查到了,卻是來自某間想賣東西給你的公司,例如:你想找出最棒的度假地點,於是打開搜尋引擎,結果搜尋到各家公司的廣告,他們在各個「度假天堂」投入資金,只想吸引你過去一擲千金。
然而當你利用智慧共享來決定度假地點,你可以提出個人的偏好與需求,大家憑這些條件給予建議,背後沒有牟利考量。搜尋引擎是查資訊、資料與數據的好工具,卻不算是下決定時的好幫手。智慧共享不是叫別人幫你做決定,而是請別人提出可供參考的決策依據,關鍵是革新與創意。

群眾的力量猜中牛的重量

在我開始替TED演講做準備以後,我問大家:「你們覺得我該怎麼展現智慧共享所能提供的群眾智慧與力量,最能讓觀眾恍然大悟立刻贊同?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在演講現場釋放出蚊子、美國神經解剖學家吉兒.泰勒(Jill Bolte Taylor)當眾展示人腦,我又該怎麼做呢?」
沒多久,許多點子紛紛出現,有些不好、有些很讚,其中十六歲的歐爾.薩吉(Or Sagy)建議我重現一百多年前某個有關群眾智慧的知名實驗。他說的那個實驗最初是一九○七年由英國博學家弗朗西斯.高爾頓(Francis Galton)發表於《自然》期刊的一篇文章(話說一個十六歲少年怎麼會知道這種事?),高爾頓在英國普利茅斯的鄉下市集舉辦競賽,請八百位觀眾猜測一隻經過切塊加工的牛有多重。
他們沒人知道正確答案,於是把所有猜測加總起來,得出平均值,結果竟然很準,勝過待在一旁的任何養牛專家。
薩吉沒有建議我把牛大卸八塊,而是叫我把一隻活生生的牛牽上臺,請現場觀眾猜測重量。起初我覺得這點子很瘋狂。牽一隻活生生的牛上臺?拜託……但群眾智慧有個特點:群眾會衡量彼此的點子。許多朋友看到這個點子,紛紛讚不絕口,突然間每個人都說:「快去找隻牛吧!」
我感到緊張,有些猶豫不決。找牛上臺真的好嗎?不過我決定相信大家,於是寫信給TED團隊提出演講計畫,信尾寫說:「拜託,可以幫我找隻牛嗎?」我點擊「傳送」,開始等待。一小時過去了,毫無回音:又一小時過去了,仍無回音。
那天晚上我做了第一場有關TED的惡夢(後來還有好多場)。在那一場夢中,TED團隊收到我的電子郵件,臨時召開緊急會議討論:「這個傢伙在搞什麼鬼!」他們全都坐在會議室裡,決定告知我說,很抱歉,他們決定取消我的演講,找牛上臺的主意實在太扯了,更扯的是,他們原本竟然以為我夠格擔任TED的講者。
我醒來的前一刻,夢裡的他們正好在對我說:「抱歉,你別打過來,我們會打給你。」我立刻衝向電腦確認郵件,萬萬沒想到,他們竟然回信說很喜歡這個點子,會盡全力替我找來一隻牛。我喜出望外,但也再度害怕起來:要是某位前排觀眾身穿紅衣,那隻牛衝過去展開攻擊該怎麼辦?要是那隻牛喝太多水,在臺上拉尿該怎麼辦?許多夜晚我輾轉難眠,想像帶牛上臺的各種悽慘下場。我死定了,而這完全是因為我自作聰明要尋求群眾智慧,決定在TED演講會場把牛請上臺。
兩個星期後,主辦單位說他們找了一家替好萊塢電影提供動物演員的公司,我不只請到一隻牛,而且是請到一隻電影明星牛,牠是一隻公牛界的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
那隻牛上臺時,我心跳暫停一拍,呼吸變得沉重,但仍硬著頭皮走向牠,幸好牠跟惡夢中徹底相反,顯得自在放鬆,實在非常專業。
我把手搭在牠的背上,歡迎牠上臺,然後請觀眾猜一猜牠有多重,用智慧型手機把預估數字傳給主辦單位。大家開始點著手機,我則繼續演講,但那隻牛突然盯著一位恰巧身穿紅衣的女性觀眾。我跟她說穿紅衣可不太妙唷!觀眾聽得開心叫好,但我心想:「希望主辦單位有投保,就算這隻牛發飆也賠得起。」
接下來是揭曉時刻。現場有五百多名觀眾,最低預估數字為一百四十公斤,最高預估數字為三千六百三十四公斤。怎麼會有人認為那隻牛超過三千六百三十公斤啊(但四位觀眾都這麼認為)?我在臺上收到計算結果的信封,開心得鬆了一口氣。那隻牛的實際體重為八百一十五公斤,而觀眾預估數字的平均值為八百一十三公斤。沒有任何觀眾完全猜對,但大家同心協力得出的結果足以跟任何專家媲美。群眾智慧在一百年前管用,如今在TED舞臺上管用,在我寫書之際管用,在你面對人生之際也同樣管用。

現在我們開始來探索智慧共享的威力吧。

我在想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這個概念時,也突然想到教會很多的事上都是採取議會制,而且更多是三人的議會制,像是總會會長團…支聯會會長團、主教團、長老定額組會長團,到最小的執事定額組會長團,可見神的智慧的偉大,讓先知有這樣的啟示來復興這真實的教會,透過這樣的議會制,發揮智慧共享的威力,讓教會可以一直有很大的進步,所以我們若是善加運用這個道理,必如前言說的找到職場中的貴人不遠矣~

感謝你看到這裡,很快就可以離開了,但最好的獎勵行動就是按一下幫我分享或留言,感恩喔~

點我分享到Facebook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