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在我已經夠好了:克服自卑!從「擔心別人怎麼想」,到「勇敢做自己」一書的第二章 克服自卑以及同理心的力量裡的一節,第一段布芮尼.布朗就寫到『如果同理心是援引自己的經驗,以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技巧或能力,那麼包容就是開放接納這個過程的意願。為了準備寫這本書,我讀遍了一切有關包容的資訊,最後終於在美國佛教比丘尼佩瑪.丘卓(Pema Chodron)的作品中,找到強烈呼應我訪談內容的東西。丘卓在著作《轉逆境為喜悅-與恐懼共處的智慧》(The Places That Scare You-A Guide To Fearlessness In Difficult Times)裡寫到:「當我們練習包容時,可能會害怕痛苦。練習包容需要放膽而為,學習放鬆,緩緩地朝著驚嚇我們的東西移動。秘訣在於持續接觸那種情緒悲痛而不轉為厭惡,讓恐懼軟化我們讓恐懼軟化我們,而不是硬化成抗拒。』
恰巧這一次在高雄聚會聽到教師分享耶穌向門徒教導八福的經文,其中馬太福音5:4:「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教師課本這樣寫「主為我們提供哪些方法,使我們能得安慰?(見約翰福音 14 : 26-27 及摩賽亞書 18 : 8-9 中的例子)你在哀慟時曾怎樣得到安慰?」
我查看了摩賽亞書 18 : 8-9這樣寫:
8 事情是這樣的,他告訴他們:看啊,這裡是摩爾門水流(他們都這麼稱呼),現在,由於你們都渴望進入神的羊圈,被稱為祂的人民,願意承擔彼此的重擔,使重擔減輕;
9 是的,願意與哀者同哀,是的,安慰需要安慰的人,也願意隨時隨地,在所有的事上作神的證人,直到死亡,使你們得蒙神救贖,算在第一次復活的人當中,而得到永生──
我覺得與哀者同哀就是同理心的表現,就像布芮尼.布朗說的援引自己的經驗,經文後面寫的安慰需要安慰的人就更高了,如果你沒有這樣的經驗,其實很難與哀者同哀,就像女人生產的痛,男生就難體會,當然要去安慰女人生產那就很難了,或許只能用類似的疼痛的經驗來模擬,但如果我們可以想到救主被釘十字架的痛,那就更清楚不過了,寫到此美國佛教比丘尼佩瑪.丘卓的作品我就覺得也可以稍微看看別的宗教是怎麼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