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熱愛品質的第三章,再論「品質可能不是你所想的東西」,工商業由交易與關係構成。品質管理的宗旨,是使所有交易完整且正確,使所有關係都成功。ㄚ琪在大陸一家的顧問公司看到『品质管理的宗旨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促使企业不断持续改进,达到质量和效益共同提升的目的。』這裡頭看起來是以偏向建立制度為宗旨,感覺就有點與作者的不一樣,但是如果就顧問業來說,不斷的持續改進這可是一大金礦。
『品質管理』不受了解的五大理由:
1.認為品質意指好,或奢侈,或光鮮,或重量等,…不明確的定義,將品質管理的過程變成許多事件,而不是完善的管理紀律。 ( P30 ),這裡重提『品質管理的宗旨,是為員工與供應商建立深入的習慣,習於做好他們要做的事,也就是符合需求。』這樣說來這是一種習慣。
2.認為品質是無形的,因此是無法衡量的。 ( P32 )如果不可以把品質換成錢來衡量,那麼管理階層就不會感興趣,看起來是如此。所以,『要找出「不符合要求的代價」的最主要理由,在於曉得預防措施的重心應該擺在何處。』這讓ㄚ琪想到一句俗語『錢要用在刀口上』,跟錢扯上關係,就可以知道預防要做到什麼程度。
3.以為有所謂「品質經濟學」。關於品質,多年來的流俗之見認為,做太好是划不來的。( P34 )這裡導致作者在1961年創造出「零缺點」觀念。
4.認為品質問題的禍首在工人。( P35 )另外在一些行業裡,『銀行低層人員的人事異動率都在百分之四十或以上。飯店、保險公司、餐館、零售店及類似的行業,命運也大致如此。所以如此,大多因為業主沒有給他們導向、訓練及事業途徑…』,確實如此,但縱使我們知道這回事,你捨得砸錢來做嗎?
5.認為品質源自品質部門。…品質是行動的結果,不是單靠管區警察就能做到的東西。( P36 )
很多公司瘋狂趕用ISO。要說他們不是注定要大失所望,那才奇怪。那些玩意不會帶來改進,也不能提供保障。( P37 )
能創造品質文化的公司,其所以克成此功,是因為其高級管理階層領導有方,而高級管理階層所以領導有方,是由於得助於真正懂得此中奧妙的人。( P37 )
如果把生活套在這種品質管理裡頭,那麼drab lives是否可以換成錢來衡量,可能沒有人想過,但是如果從救恩計畫來看,天父早已說明此事,如果在教會學習,可以舉一反三地應用,那麼這種品質管理的言論就可以很清楚地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