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8 Has Seen Better Days

1688:從康熙皇帝到希臘浪人,那年的全世界

為什麼要寫1688這年,為什麼不寫1820那年約瑟•斯密的第一次意象?或為什麼不是1830這年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復興?當然寫1970年ㄚ琪的出生應該也無不可。

我只知道作者魏而思(John E. Wills, Jr.),美國南加州大學歷史教授,專攻東西文化交流史。所著《胡椒、槍炮、戰地談判:1662-1681荷蘭東印度公司和中國》是這個領域的重要著作。《名山》(Mountain of Fame: Portraits in Chinese History)是他另一本以一般讀者為對象的名著。

這本書的內容大概是這樣

1688年,「現代」剛破曉,在異域和異域之間,人類所經驗的「世界」仍是多數,但一個「全球社區」已開始展開、成形。地球轉動,陽光從藍灰色的太平洋出發,移向日本和呂宋島的海岸,照見北京城西郊牛街的清真寺;隔著大洋,在美洲大陸,不少歐洲人正夢想著新的夢。

作者自述,他在對歐洲與中國關係史的「正規」研究中,偶然遇見了書中的故事,從一個意外發現找到另一個驚奇,遂如此這般放任自己漂流於那一年自東徂西的世界。他說,本來也不一定非是1688不可,但希臘浪人康斯坦丁.法爾孔在暹邏宮廷被處死,康熙皇帝手下大將施琅遣人前往馬達拉斯,使1688成為無可避免的選擇。

先別問這一切隱含了什麼。這是一名博通東西古今的歷史學者回顧「現代」的黎明,所發出的浩歎,詩的浩歎。若問「意義」,也許在於:史學家作為一個人的思緒,廣闊的視野,歷史敘述的樂趣,以及一次迴腸盪氣的機會。

就像ㄚ琪辦了美簽,訂了機票準備美國行了,當ㄚ琪在訂機票時,從台北早上飛到東京,這時已經下午了,轉機從東京飛到洛杉磯,但是這時洛杉磯才剛早上說,這的確是很奇妙的經驗,主要還是地球的自轉,造就了這樣奇妙的感覺,我還滿喜歡這樣的感覺,只是怕肉體障礙克服不了時差的作祟吧。

這是一本歷史書,但是從第一章的The Empire of Silver的白銀帝國,這可不是描述中國第一富商傳奇「天成元票號」的白銀帝國啊,ㄚ琪讀完這章時,感覺是描述1688年的西班牙在美洲的稗官野史,不知是正史還是野史,總之ㄚ琪在歷史課本沒讀過,而且這些歷史可能來自基督教會的紀錄,本來興趣滿滿,後來讀到有點悶,因為都沒不瞭解其中的歷史。

不過中間有看到一段巴洛克,來自維基的這樣解釋,巴洛克藝術是指16世紀後期開始在歐洲流行的一種藝術風格,不僅在繪畫方面,巴洛克藝術代表整個藝術領域,包括音樂、建築、裝飾藝術等。

「巴洛克」(—Baroque)此字源於西班牙語及葡萄牙語的「變形的珍珠」(—barroco)。作為形容詞,此字有「俗麗凌亂」之意。歐洲人最初用這個詞指「缺乏古典主義均衡特性的作品」,它原是18世紀崇尚古典藝術的人們,對17世紀不同於文藝復興風格的一個帶貶抑的稱呼,現今這個詞已失去了原有的貶抑,僅指17世紀風行於歐洲的一種藝術風格。

我們不是常常在一些古蹟上說這是巴洛克建築嗎?原來在那個殖民時期,美洲也是有這樣的經驗啊,不知去美國可不可以看到這樣的建築呢?

那麼去歐洲呢?可以看到文藝復興的歷史嗎?

好了,主要是談西班牙帝國的事蹟,兼容談修女跟傳教士的故事,再談到菲律賓時,也把華人扯進來了,1521年麥哲倫探險隊航海時抵達菲律賓,隨後西班牙於1565年起佔領菲律賓,展開長達三百多年的統治。原來中間牽扯到西班牙人不能忍受非基督徒的華人,所以華人在菲律賓那時有被破害,這段歷史我也沒聽過,但其實當我發現當Abigail Adriano這是菲律賓名字,中文叫謝淑英姊妹,講述謝是她祖父的姓,才知道原來她也有華人的血統,這才讓我覺得華人在菲律賓也是很厲害的啊。

看歷史總覺得自己是置身事外的感覺,1639~1714我外祖母的祖先劉氏登魁公來台,之後的『來台二世(二房祖):劉使、字國禎、諡厚朴,生於康熙九年,西元1670年,卒于乾隆十一年,西元1746年,雍正二年任左營守備(註一),雍正六年任前營遊擊(註一),乾隆四年任左營遊擊(註二),乾隆五年任右營遊擊陞任浙江瑞安副將(註三),乾隆年任南臺水師營參將(註四)。』,就在康熙、雍正、乾隆年間當官,1688不就是在這個年代,這就讓人有趣多了,我其他的祖先1688年在做什麼,我還沒查到,我希望我可以查到,但願有同宗的人可以出面告知,這個家譜做來就有趣了。

當ㄚ琪寫完這篇文時,看來又多了一篇回憶錄。

感謝你看到這裡,很快就可以離開了,但最好的獎勵行動就是按一下幫我分享或留言,感恩喔~

點我分享到Facebook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