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嫁給了工作:過度工作的陷阱、掙扎、茫然與頓悟(Married to the job : why we live to work and what we can do about it)的第三章,原文是The Glue That Holds he Self Together。
引言是:
所有固定而快速冷凍的關係,及其古老而神聖的偏見與看法,都一掃而空;所有新形成的關係還來不及僵化就已過時。所有穩固的一切,都化為一場空。 馬克思(Karl Marx)
案例 蜜雪兒在公司像在家
在人際關係裡呼吸到氧氣
所謂的「成熟的大人」被重新定義,指的是人類在本質上,就需要與一個有他人存在的環境建立持久而可靠的情感關連。需要與他人產生連結,不再被視為軟弱或不成熟的表現;這種成熟的依賴或是「在關係裡的自我」(self-in-relationship)逐漸被接受為心理健康或成熟的定義。這是Heinz Kohut提出的,他提到,我們與別人的關係不僅存在於日常生活,也存在於我們的精神層面,這些人際關係「是一個人從生到死的精神生活的基礎…」
作者首先提到傳統家庭制度的崩壞,接著引入柯赫 (Heinz Kohut) 的「自我客體」(selfobject) 觀念,解釋人們需要藉由一些「他者」來喚起、維持和強化其自我感。(p.109 ff) 這是人類基本的心理需求;而當工作變得益形重要,人們難免會從公司、從老闆處尋求自我客體的功能。一旦需求過於強烈,而且關係破裂,便可能造成書中所描述的嚴重心理問題。
我需要你告訴我,我是誰
來自別人的關注變少
職場滿意度的最主要來源是內心的滿足和情感的滿足。
案例 瑪麗安被他尊敬的主管責罵
公司與員工好比露水姻緣
公司企業給員工的,好一點的情況是一夫一妻制,糟糕的情況卻只是露水姻緣一場。工作不再是「到死都不分離」,而是「任務完成便解散」。
丹尼爾.平克(Daniel H. Pink),《未來在等待的人才》(A Whole New Mind)、《自由工作者國度》(Free Agent Nation》作者說的「能夠管理自己,而且似乎不需要別人照顧」。
湯姆.彼得斯(Tom Peters)告訴過美國的員工們:「從今天開始,把你自己當成一個品牌,就像是耐吉、可口可樂、百事可樂或美體小舖。」如果想成功,「最重要的工作是要成為『你』這個品牌的行銷高手。」他在其近作《耶!打響自己50招》(The brand you50 : transform yourself from an employee into a brand :one that signifies distinction, commitment, and passion!)說得很露骨,要大家把自己轉變成一個「工具性的物件」,接受市場對你職務的安排,受市場的指揮。
開放工作空間的人際關係問題
竟然沒有人關心…
無法表達,只好對自己生氣
雖然這是舊資料,但對現代人工作時間耗去大把時間的世代來說依然適用,我們真的要小心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