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聽到一位去到大陸工作的朋友說他在大陸練太極拳,好像有改善他的心血管疾病,太極拳是一種把拳術和「氣功」、導引、吐納的相結合螺旋式的纏繞運動,動作呈螺旋型,連貫而圓活技術,很久以前看倚天屠龍記時就覺得中國的氣功很厲害,中醫的優點一直為國人所接受。
當ㄚ琪讀完大塊文化From系列叢書8的全球化的許諾與失落後,找到了大塊文化From系列叢書9的氣的樂章來讀,有點好奇這看來像是中醫的書,怎會選入到這叢書裡面?但是當你看完博客來的介紹後,就覺得原來這也是一個科學,所以先請你看看吧。
「西醫是治你不死的學問,中醫是讓人活得快樂的學問。」
超越DNA的革命性發現
我們的十大死因大都與循環有關。西方醫學長久以來以流量理論思考人體的血液循環,在治療上遇到極大的困境。物理學上有一個術語──「共振」,共振理論很有可能才是血液循環最合理的解釋。但是,這項醫學史上的重大突破並非新發現,中醫三千前就是依此原則治病,中醫的說法是──「氣」。本書作者根據共振理論檢驗人體血液循環的現象以及疾病的成因,看過數萬名病人,發現結果與中國古書上的記載不謀而合。人體的生理運作像一篇樂章,可以諧波分析,「氣」就是其中的旋律。現代科學證明了中國古人的智慧,並且利用新式儀器還能分析出數億種脈象,遠遠超越傳統中醫的成就。這是新的開端,朝向一個自然老化而無病痛的未來。
關於「中醫科學化」,長久以來,一直存在著幾派不同的聲音。有一群人將科學化解釋為西醫化,認為中醫落後於西醫,不屑於氣與經絡的科學化研究。還有一種人認為中醫本身即是科學的,不需再於此多作辯證,應思考中醫本身的優勢,以中醫的思維來思考中醫的未來。當然,也有一群科學家,不論主客觀的條件如何,在相信中醫的信念下,默默地為中醫的科學證據和解釋努力著。
在這當中,最具劃時代意義的,當屬王唯工教授的論述。
當其他人仍找不出脈搏與生理現象的關聯時,王教授以壓力和共振理論來類比血液在人體中的運作,成功地突破了困境,不僅為長久以來破綻百出的西方循環理論找到一個新出口,也為中醫建立了一套現代化語言。此外,王教授基於共振理論發展出的「經絡演化論」──DNA提供成長的材料,經絡提供生長的能量──也預示了生物演化研究下一波的契機。
王教授的理論與中醫的精神極為契合,並且能夠數量化與公式化,是先前倡導中醫現代化、科學化者所未達到的。他找到了一個讓中醫以科學語言溝通的方法,提供一種角度,讓不懂中國傳統文化思維的對象,也能理解中醫,理解「氣」、「經絡」、「陰陽五行」……之於人體的意義。
當然它必然將面臨典範、觀念、臨床以及時間的考驗與修正,甚至必須面對一些非理性與教條式的反對。但是一個以中國文化為根基,卻又吸收了最先進的西方科技手段的創新理論,很可能將對二十一世紀的生命科學(如病理、胚胎、復健……)等各領域,產生革命性的影響。
作者簡介
王唯工 教授
台灣大學物理系學士、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1969年因為對中醫感到興趣,放棄了史丹福及耶魯而選擇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的生物物理系,主攻神經科學。1973年獲博士學位。曾任中山大學物理系創系主任、陽明大學醫工所所長,並於台大電機系醫工組任職,在中國醫藥學院中醫所授課五年。1988年首次製成脈診儀,在台大醫院、榮總、中國醫藥學院等多處與西醫會診,並與中醫黃維三、林昭庚、張步桃、張家訓、潘念宗、胡秀卿;西醫鐘傑、崔玖等先進合作研究。 在醫學工程領域多次獲國科會傑出獎,且因脈診之相關發明獲經濟部發明獎。其發明上的貢獻連續收錄於Marquis世界名人錄。現從事漢唐醫學之研究,以及各種非侵入性醫療器材之開發。
目錄:
破解中醫的奧秘 李嗣涔
中國脈學超時代的進步 馬光亞
自序
前言 現代生物醫學的盲點
第一部 氣──回到未來的年代
第一章 西醫未解的循環難題
第二章 氣才是解決現代病的重點
第二部 共振──中醫的現代科學解釋
第三章 氣即共振:血液循環的原動力
第四章 經絡、穴道、器官形成共振網路
第三部 脈診──未來醫理的基礎知識
第五章 傾聽身體的共振旋律
第六章 脈診指標、中藥與安慰劑的運用
第七章 疾病的根源與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
第四部 健康與養生之道
第八章 日常養生的脈診運用
總結 回顧與展望
編後記 樓宇偉
延伸閱讀
附錄:十二經絡圖
↑↑↑↑↑↑↑
這裡頭提到了氣、現代人的血液循環疾病,以共振來解釋古老中國說的氣,並教導我們健康與養生之道,看到這裡跟朋友說太極拳幫助改善他的病,看來有點不謀而合,很多朋友都有這樣的困擾,看來好好看這本書,可以幫助解決苦痛,推薦看看。
在購買再填寫姓名郵件地址,經確認再送您1點,讓你有機會讓ㄚ琪免費送你微涼入秋必備人氣針織/棉衫/下身組合。
5 則留言